首页 >初二作文 >那儿半命题作文

那儿半命题作文

时间:2015-07-03 来源:阅来网

【篇一:那儿,充满关爱_500字】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没有回来。

每天他们总是那么早出去,又是那么晚回来,每次他们回来时我已睡着,出去时,我还在熟睡。我曾一次次幻想着周末一家人出去玩,但是这一个小小的愿望都未曾实现过。“不行,今天我一定要等他们回来!”我在心中暗暗想道。

渐渐的,睡意袭来,我打了个哈欠,用手抹了抹酸胀的眼睛,看看时间,已经12点多了,我一个人独自生起了闷气,觉得他们一点儿都不担心我!我宁愿生活简单些,也不愿他们如此冷落我。

我住在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家中的家具并不比别人家的少,少的,只有父母陪伴的身影。

这时,我听见门外的楼梯上有隐隐的脚步声,接着传来金属触碰的声音,门开了!过了一会,门又轻轻关闭。

“声音轻点!孩子睡了。”这是妈妈的声音,我不见家中的任何一盏灯亮一下,只听见有换换的脚步声,只听见这声音越来越近,在我房门前停下,小心翼翼地推开了我虚掩着的们“又踢被子了!”妈妈小声地说道,又拉过一旁的被子把我盖好,接着又小心翼翼地走出了我的房间。

我的泪水不觉得顺着脸颊流下,打湿了枕头一片,多少个日日夜夜了,原来他们一直那么关心我,这种关心没有太多太多语言。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而我有什么呢?我有父母那无声的爱!

在父母那儿,充满了对我的关爱。他们百般呵护我的成长!

【篇二:那儿,改变了你和我】

那一年,一曲《我和你》响彻全球,在那儿,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尽享了金牌丰收的喜悦和奥林匹克的荣光。在那儿,既表达了我们对世人的热情,也留下了我们文明的一面,见证了全人类的成长与和谐。

那儿,让我们不再狭隘

曾几何时,观看比赛的我们只会为金牌欢呼,而对运动员的失误则是嘘声不已,甚至责备与冷眼。是在那儿,我们的观众开始懂得给每一个运动员的精彩和付出鼓掌与喝彩,即使面对我们的劲敌也同样不会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真切的意,率真的情,我们也同样传递给那些失意者,如无奈退赛的刘翔,两度惜败的埃蒙斯。

我们不再狭隘,那儿让我们开始具备冷静、理智的比赛心态,我们用掌声赞扬胜利者的顾盼自雄,也用掌声传达对虽败犹荣者的尊重与鼓励。

那儿,让我们更懂尊重

还记得吗,在那儿,男子体操吊环决赛正在进行,陈一冰倒数第二出场,他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征服了裁判和现场,16。600的高分足以让他提前庆祝这得之不易的胜利,观众开始以排山倒海般的喝彩为“吊环王”祝贺,此时,陈一冰却颇有大将风度,他站起来,用手势和平静的眼神示意大家保持安静,因为,后面还有一位选手即将登场比赛。

对比赛的尊重,对同台竞技者的尊重,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小将身上的职业道德,也深深体会到了体育界一直颂扬的比金牌更有魅力的“涅氏风度”正在发扬光大。

那儿,让战争绕道而行

格鲁吉亚先手萨鲁克瓦泽放下枪,悄悄地拭去眼角的泪水,她获得了这个项目的铜牌。银牌获得者是俄罗斯选手帕杰琳娜。就在几天前,她们的祖国之间发生了军事冲突,颁奖仪式上,二人互相握手致意,随后,萨鲁克瓦泽干脆走到帕杰琳娜身边,两人拥抱在一起向现场的观众致意。

奥运,让战争绕道而行。让我们记住她令人心碎又心动的话语“在运动员和人民之间是没有仇恨的……我们毕竟生活在21世纪,真的不应该有战争在我们中间。”请记住这两个朋友之间真诚的相拥,她们给了世人一个最满意也最精彩的答案。

那儿,让你和我都在悄然改变……

【篇三:那儿,见证了祖国的兴衰】

对我、我的爸爸和我的爷爷来说,我们村的小学就是我们心目中共同的圣地。因为那儿是我、我的爸爸、我的爷爷启蒙求学读书的地方。那儿,留下了我们祖孙三人的足迹。

爷爷不止一次地对我和我爸爸说过,他在这里读书的时候,才刚刚解放,那时,那儿还是几座庙宇,根本就不是什么学校。没有教室,他们就将庙宇当教室;没有课桌,他们就用泥土堆起台子当课桌;没有操场,他们就将庙宇前空旷处的杂草拨掉充当操场……总之,那个时候的那个地方真是一无所有,包括没有正式的老师等。而最让他们受不了的事情则是每年的冬天,庙宇四处透风的门窗挡不住一点严寒,而那个时候爷爷因为家里穷,所以穿得又单又破,一天上学下来,人几乎会被冻成冰棍。爷爷说他直到现在也最怕冬天,就是因为那个时候被冻伤了……虽然这样,但爷爷说,如果没有国家的解放,他就不能在那儿读书,这样他一辈子就成为“睁眼瞎”,所以,他对那儿还是很有感情的。

听爸爸说,他在那儿读书的时候,这里的庙宇早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则是两间整齐的土坯青瓦房。瓦房虽小,但都安装了有明亮玻璃的窗户,有的时候阳光透过窗花照在崭新的课桌椅上,爸爸说,那才真叫享受呢。当然,那个时候那儿不但有了正式的老师,而且还有许多是领工资的公办教师呢。所以,也就有了教学计划和统一的教科书等。爸爸说,那个时候不是他在那儿学了那么多重要的基础知识,今天无论如何他也没法经营好我们家的家族企业的,所以他说对那儿很感激。

我没有爷爷和爸爸的经历,我在那儿上学的时候,那儿已经没有了土坯青瓦房,有的只是漂亮的小楼房,而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将学校自然地分为三大区域,各个区域都被美化得像个小花园。教室里,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一切现代化教学设施应有尽有。而最让我们高兴的是,我们在那儿上学,国家还不收我们学费……我对这里的认识,只有一个字:爽!

那儿,有我们祖孙三人的足印,而顺着这个足印向前看,朋友们,你们是否看到我们伟大的祖国由贫到富,又由富到强的发展轨迹呢?一定是了!

【篇四:那儿,绽满友谊的鲜花】

我在地渊里哭泣,黑暗无底,谁人又轻声歌吟;我在青春中忘情,人生无题,谁人又予我潜移;我在树梢上不语,状似无意,谁人又静候而聆听。

我与辛打小便住在这冗长的弄堂,每天看着日之朝暮,或是鸟的鸣啼。我们每天、每天地,擦过同一处潮湿高墙间墨绿色的苔,穿过同一簇人家门前娉婷的扶桑花,行过同一条斜阳温柔崩塌的路,不曾多想那无常的云野何时变迁。被废弃多年的老院里,我们躺在比自己老得多的矮小皂角树下,儿时的风揣着诗意的秋色掸落树梢上美人的粉唇,将冷清的院子铺成柔情的胭脂色。“只有我们知道这儿哩。”少辛眯着眼睛笑,那是水葱一般的姣好的。落花似是唇瓣轻柔的一吻,颊上一阵痒,我扭了扭头。辛自躺下后便有很多时没吭一声,我亟亟唤她:“辛、辛。”她背对着我,并不吭声,我看不清她的神色。我又唤她:“辛、辛。”她忽的转过身来,用两只手搭成个喇叭对着我大喊:“我在、我在!”

四月的木棉花摇摇欲坠,却执拗得像是个含泪的妇人,在枝桠上唱着盼君归来的歌。我与辛的争执持续了三天之久,就像一朵妖娆而婀娜的花莫名其妙地开在了极地里的铁树上。我坐在小小的矮凳上,用手指轻轻抠着老树的皮表,然后看着满地木皮屑,感到莫名的惶恐。老院里依旧透着一股隔世般的清凉,我将脸埋在双手间,也许再多一点点荫庇,我便能在午后的日光下安然睡去。许是幻觉,细碎的脚步声渐渐明显。幻觉凉凉地开口:“喂。”我没抬头。幻觉又说:“喂,叫你呢!”我终于直起身来深吸了一口气,抬眼望着辛。她突然神色大变,急急地指指上面,语无伦次了:“哎呀,你快闪开,那什么要掉下来了!”我茫然地抬头。后来,我捂着发疼的额头一边用脚使劲蹂躏着让我中奖的硕大的木棉花,一边龇着牙说:“谢谢你善意的提示啊,就是晚了点。”辛幸灾乐祸地笑了,却笑得很甜,几秒钟后,她成为了第二个中奖的幸运儿。

那儿,我与辛一起玩耍、一起疯狂、一起嬉笑怒骂的故居,与这个时尚的城市相比,尽管它是如此的破烂不堪,但因为有了这些鲜活的友谊,那儿,早已成了我永远的精神乐园。

【篇五:那儿,让我在深思中反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逃学,沉迷网吧,对家的感觉越来越模糊。我知道,父母把我视为“天使”养着,供着,关心我,呵护我。可我对“家”一点儿都不留恋,讨厌父母说什么“身在福中不知福”,我总是想尝试一下离开家的滋味。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下了晚自习,我毅然乘车赶往10公里外的火车站,融入夜的怀抱。

街道消失了,高楼消失了,家的距离越来越远了。黛色的群山簇拥着我,天上的星星呵护着我。野花芬芳,空气清新,还有蛙声此起彼伏,田鼠追逐蹦跳,一切都那么美好,惬意极了。我庆幸自己再也不受家的羁绊了。

一列火车呼啸而过,车站就在眼前。在夜色笼罩下,电灯灰暗,四周特别冷清。

听车站的人说,零点过后才有火车进站。

无奈之下,我只好坐下来等待了。候车室内几个农民躺在地上睡觉,售票员也在打盹儿。

这时,我的肚子饿得咕咕叫,可夜间的车站不卖东西。接着是冷,从头到脚。再接着,困得直打哈欠。四周被黑暗笼罩,成了蚊虫的领地,嗡嗡地叫,咬得我周身起疙瘩。在车站里,我开始深思,开始反省,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油然而生。我像丧家之犬,逡巡在外。

我后悔了。回首,回家的路还在。有人说:“出门路大,回家路小。”犹豫中,仿佛摩西远眺亚伯拉罕领地,“浪子回头金不换”,不妨改变一点点,试着体谅父母的辛苦,也许就能重新找到家的快乐,离开家我真的无所适从。于是,我迅速往回赶……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高楼出现了,街道出现了。我喘了口气,漫步而行。餐馆里电视中的球赛正酣,一个擦鞋的小孩儿,带着工具箱坐在窗下,沉醉于足球明星的风流倜傥。难道他就是那个以天地为家的江湖中人吗?

去车站的经历给了我深深的思索,那儿,让我在深思中反省!

终于回家了。客厅的灯亮着,大门敞开着。家,我回来了,我不会再叛逆了……

【篇六:那儿,写满了母亲的期盼】

那儿,栀子花又开了,青碧的叶子上点缀着优雅的淡黄色花朵,氤氲的清香将回忆挟裹,我又想起了那年的栀子花开。

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母亲为我操碎了心。我的顽劣淘气,经常给母亲招来一大堆麻烦。但每次父亲要扬起手打我的时候,母亲总会劝父亲说:“孩子还小,打多了会让邻居笑话。”

每次都是因为母亲,我才免了皮肉之苦。

我从心里感激母亲,母亲就像遮阳伞,时时刻刻保护着我。

那一天,我又要溜出去玩儿,不经意间看见母亲站在院子里,拿着什么东西在喷。我走过去,问道:“妈,这是干吗呢?”母亲站在那儿,凝视了很久才说:“这棵栀子树种了8年,我精心照顾它,可它还是不开花,依然这么固执。它再不开花,邻居们就会以为这是一棵无用的树了。我给它喷上药物,就说是虫子闹的,替它遮掩不开花的窘状,告诉邻居,它的花已经谢了……”母亲转过身,继续喷着“药水”。

那儿的栀子树不就是我吗?淘气,不上进,倔强……那儿,写满了母亲的期盼。

看着母亲,我的眼角湿润了。我就像这棵忘记开花的栀子树,不好好学习,给母亲惹麻烦。而母亲,一直用她并不很宽广的肩膀为我支撑起一片蓝天,一直用爱精心地浇灌,呵护着我……从那以后,我仿佛开了窍,学习上突飞猛进。在学期末,我还当了班长。那年那月,因为母亲的良苦用心,那儿的栀子树终于开了花,淡淡的白色花朵在枝头炫舞,飘出沁人心脾的花香。

那儿,写满了母亲的期盼。母亲,谢谢您的良苦用心,您用母爱为我支撑起一片蓝天。

母亲啊!您是荷叶,我是红莲,除了您,还有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篇七:那儿,属于我】

肖复兴说:“年轻人应该去远方。”“远方”?远方是哪里,依然迷惑,终有一天,明白那是梦的彼岸,是催促你不断前进的号角,我知道自己属于那儿,一个未知却满是希望的地方。

小溪历经险阻也要流入大海,因为它属于那儿,飞雁历经磨难也要飞回南方,因为它属于那儿。

我也时常问自己:“我属于哪儿。”曾经对此迷茫过,似有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之感。

从此知道什么是追求,一颗火热的心让你将青春点燃在现实中,我驾着一叶扁舟,独自航行。然而,却总遭遇风暴。更痛苦的是有人会对你说:“那是不可能。”难道那儿不属于我?

我重新陷入迷茫,理想被现实凌迟,鲜血淋漓。放弃?我分明看见奥巴马成功的背后,是辛酸的童年,有谁会想象一个黑人少年会成为美国总统,不,他们不仅不认可,反而投去鄙夷不屑的目光。但是今天有多少人会在意美国总统是黑人?

没有人天生属于一个地方,或许有人生为贫穷,但那并不意味着贫穷是他的归宿,有人生为高贵,但那并不意味着富贵是他的归宿,成功的大门向每一个人敞开,只要你敢于追求。

是啊;“我属于那儿,既然有了方向,便不顾一切地去坚守。哪怕前方是风雨,我们也要自信地冲上去,哪怕全世界都曾怀疑你,你也要相信彼岸的梦是真实的。

十六岁,多么美好的年龄。很多人都已开始了他们生命的征途,为了那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洒下汗水,我看到十八岁的林语堂挥别故乡,决绝的踏上航船,越过大洋彼岸,在异国他乡孤独求学,我看见巴菲特,买口香糖、爆米花、送报纸,饱受生活的折磨,然而为了那个属于他的地方,他默默地忍受着。

我属于那儿,那儿春暖花开,我会在春天到达,即使是夏天的暴风雨也无法阻挡我。

【篇八:那儿,充满了爱】

白云能在蓝天中飘来飘去,那是天空对它充满了爱;鱼儿能在水中游来游去,那是海洋对它充满了爱;花朵能在太阳的照耀下健康成长,那是太阳对它充满了爱。

那儿,充满了母爱。

“39度半,你发烧了,赶快让家长接你去医院看看。”“喂,妈,我发烧了,你快来接我回去吧。”打完电话,我以为要等很久妈妈才会来。但没过一会,老妈就出现在校园,满脸的焦急,一下车就朝我小跑过来,立即伸出她那粗糙的双手,温柔地往我头上一摸,“真的发烧了,快去医院。”看完医生后我们回到家,“你赶紧洗漱一下,把药吃了,然后躺在床上。让你平时都好好的注意一下,你不听……”妈妈碎念着。我那时已经睡了,但感觉到有人轻轻地走进来帮我擦汗,我知道那是母亲。顿时,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那儿,充满了友爱。

“小心,同学!”来不及反应,我已经失去了知觉。醒来时,头被一层纱布包裹着,痛痛的。旁边的小红见我醒来,立即问我,“怎么样,还痛不痛?渴不渴?要不要喝点水?”看到她这般关心我,听到她的问长问短,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就流下来了。看见我哭了,她很着急,不断地在旁边安慰我。是她,让我明白了,那是友谊的爱。顿时,心里满是感动。

那儿,充满了师爱。

一张皱皱的试卷,摆在课桌上,那刺目的分数,是我有史以来考的最低的,它是那么的令人讨厌。心情一落千丈,伏桌一阵哭泣后,我才无精打采地跟着同学们去操场上上体育课。回到教室后,我正准备从课桌里拿出书本,突然看见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字迹是那么的熟悉,是班主任的。看完之后,它让我重拾好心情,迸发出继续奋斗的力量。原来平时对我们严厉的班主任,也有另外一面,他让我知道,那是浓浓的师爱,顿时,心里充满了感激。

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时时有真爱,它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不经意间就会触动我们的心灵。那儿,充满了爱,处处都是爱。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