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后感 >盲山观后感

盲山观后感

时间:2015-04-27 来源:阅来网

【篇一:《盲山》观后感】

这难以说是一篇成型的观后感只不过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而已。

《盲山》是解禁了的片子。当初被禁是因为触及了社会的敏感问题,有损社会主义形象。通俗点说就是因为它揭短了,所以不让放映。他的前一部作品《盲井》同样是因此遭禁。导演l李杨说:“我只是希望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去冷静观察,像是在用一把手术刀把流脓的疮口剖开,虽然说在揭短,也很残酷,但总比粉饰好。”我喜欢这种现实的记录。

《盲山》讲的是女大学生白雪梅受骗以7000元而被卖入偏僻山村充当传宗接代的工具。结局是两个版本。海外上映的是白雪梅是趁黄德贵洗头的时候砍死了他,而后被判处死刑。另一个是白雪没被公安解救。不用讨论哪个结局更真实,因为他们都真实。导演李杨表示,“以前在电视上看见一条新闻,一个女孩被拐卖到山村,为了逃出来而杀了她的‘丈夫’,最后被判处死刑,这个新闻令他感到很震憾”。另一个就看起来比较欣慰些,毕竟很努力的去解救了。可并不是人人都那么幸运。令我心痛的是白雪梅一样被拐卖的陈春丽因为割舍不下两个孩子而选择留下。他因循守旧的思想:“反正也嫁不出去了,生活就是这样子的顾得了那头顾不了这头。”她的悲哀的天然母性,狭隘思想最终把它牵绊在盲山里。

可以说村民是野蛮的。因为他们居住在偏远的山区,交通落后,教育落后,经济落后,什么都落后,只有女儿嫁出,没有媳妇娶进。在他们思想里,传宗接代,那是大事!所以只好东借西借凑钱买媳妇。有人买就有人卖。于是拐卖妇女就应运而生。虽国家有明文法律规定这是违法的。可黄德贵说:“谁家的媳妇不是买来的,我花7000块钱呢,你要是跑了7000快谁还我!”那是7000啊!或许村名半生都挣不出这些钱,所以每回白雪梅要跑,都要拼命追,不仅黄家追,整村村名都一起追。因为他们看来这是理所当然。

如果说村民是因为文化素质低而情有可原,那么罪不容诛的就是那些有点“文化”的人。那西装笔挺的人贩子干这种丧尽天良买卖,穿着制服的邮差默然收过雪梅的信后转身交给黄德贵,还吐出:“明白,你也不容易。”没养猪也要收费的收费员看着雪梅可哭喊求救哼出:“这是家里的事,我关不上。你狗日的艳福不浅。”黄德贵的弟弟黄德城介绍自己说:“道德的德,诚信的城。”答应帮助雪梅的的也只不过是满足生理上的欲望。这些受过教育披着羊皮的狼,比那些愚昧的村名更加令人、唾弃!盲山,我想盲的不仅仅是落后山区的村民更是那些假面的文化人!

【篇二:《盲山》观后感】

电影《盲山》反映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四川某女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时被人贩子拐卖到陕北农村的悲剧故事,影片画面真实,情节写实,给人的感叹厚实,基本上展现了那个时代农村落后的原生态面貌。

看了网友的评论,有的骂那个代课老师是孱头,有的骂邮递员不是玩意,有的骂村委会主任不是东西,有的骂解救的四川警察和当地警察不是东西,有的骂买主黄德贵一家愚昧该死,还有的骂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不是玩意,有的骂山村零售店的店主色胆包天,甚至还有网友骂主角白雪梅无知且无用。

我认为这些指责都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面,造成白雪梅最后走投无路,杀掉买主黄德贵的不是白雪梅,而是这个社会,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和政府的不作为。

城乡二元结构的弊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城市的发达和农村的落后形成巨大的反差,于是农村娶不上媳妇也就成为那个时代的必然,于是买卖妇女的不法勾当大行其道。所以单纯指责农村人怎么愚昧落后是不地道的。

政府的不作为:主要表现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比如那个交警,白雪梅向他喊“救命”,这丫居然轻描淡写地说家务事别在大街上吵、别阻碍交通;还有四川来的2个解救警察,完全可以以阻碍公务的名义鸣枪示警,对打砸分子可以紧急处置,可他们居然选择屈服;还有警察办案居然要收解救费;还有农村基层的村委会完全是胳膊肘向内拐,那个村主任则完全是一副土皇帝的做派。

另外还有白雪梅自身的问题,第一,她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轻易就相信了人贩子的鬼话;第二,她跑到镇上去后,急于坐车逃跑,而不是向当地警方求助。

剧中所有的人似乎都麻木不仁,但唯一的亮点是李青云这个4年级的农村娃,他为白雪梅寄出了求救信,这和那个麻木不仁的邮递员形成鲜明对比,也和他先前的代课老师黄德诚的龌龊胆怯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他是剧中唯一的亮点,代表着国家和社会的希望、正义。

所以,白雪梅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要想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唯有真正落实民主与法制,大力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差别。否则,这样的悲剧会永远存在、阴魂不散。

【篇三:盲山观后感作文】

很多年前就听过《盲山》这部电影,在国外拿了大奖,导演也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但是由于对此类题材电影不是很感冒,加上自己身边也发生过同类型的事情,所以主观的认为这部电影也讲不出什么新东西,也一直没有把这部电影找出来看看。上学期在学校上影视名作欣赏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心中的震撼还是相当大的,冷静下来想想,似乎有一些异样的感觉。

看过《盲山》的人,大部分都会义愤填膺的批判和指责那些买卖人口的人。我想说的是,对于电影中利用假老乡关系将女主角卖到山里去的老板,我们可以对他千刀万剐,不用可怜半分。但是,对于从老板手里花巨资(7000块钱对于一个山村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把女主角买下来的山中农夫,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些理解呢。我绝对不是鼓励买卖人口,只是希望能够站在农夫的立场上为他们说一两句话。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句话一直都是用来形容比我们更强的人,很少有人会联想到那些比我们还要弱的人。想起了一个故事:新中国建立后,一位老将军回到了他曾经奋战过多年的山区,寻找他当年的房东大娘。当他花费很大的精力终于找到了房东大娘,拉着她的手说明来意时。已经双目失明的大娘说了一句:“是不是又要打仗了,想起我们山里人了?”听了大娘的话,老将军的眼睛顿时涌出了泪水。看到这个故事,我也是被震撼了一下。确实,当年我们依靠他们山里人打下了江山,但是我们在建立自己的国家后又迅速的将他们给忘了。建国六十年,全国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蓬勃发展着,而山里,特别是偏远山区,却还是生活在解放前的那样一种状况。千万不要说他们不思进取,懒于奋进。他们当年愿意为了那虚无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跟着一群与自己完全不同世界的知识分子干革命,抛头颅,洒热血,难道会不愿意为了更实际的,更让自己受到真正实惠的经济和生活状况而奋斗?是我们给他们的帮助和关心太少了。我们把国家建设的重点都放到了大中小城市上去了,我们连农村都顾不上,更何必是那些看又看不到,去又去不了的山区呢!我们的行为虽然还用不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来形容,但是说忘恩负义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再回到电影上来吧!电影中的,山区农夫和他的家人花了7000块钱从那个杀千刀的老板手里买来了被拐骗的白雪梅作老婆,这是他的罪恶,但似乎这个罪恶又是他不得不背负的。村里的女娃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少了,而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他不得不这样做。有人会说,他为什么不请托媒妁之人为他说一门亲事呢,非要用买的。我们可以想想,在那样的一个家庭及周边生存环境下,会不会有女性选择来呢?我们似乎真的不能指责男主角,他本性善良,勤劳愿干,只是他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他没法选择他所要生存的环境。在那样一个想出去都要坐大半天的汽车的山里,整个村庄只有一个似乎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老师,我们还能对他有什么更高的道德和品行要求呢。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将白雪梅买回来以后,男主角并没有马上对其施暴,面对白雪梅的自然反应——辱骂和反抗也没有暴怒而起。而是给她时间,让她自己明白自己的处境。至于后来对白雪梅的施暴,是在村里其他男性的怂恿和讽刺下才进行的,而且这也是必然的,这是他买回白雪梅的最基本的目的。我们还可以看到,当男主角企图强暴白雪梅,遭到白雪梅剧烈反抗未果后,他没有先暴打白雪梅一顿,再对其进行侵犯的“文明人”的举动,而是自己虽不甘却也不忍地退了出来。而后才在父母的指责和“帮助”下再次对白雪梅进行侵犯。在对白雪梅进行侵犯之前,我们苏沪还能感觉到男主角对她的淡淡的爱,虽然这种爱是被爱者白雪梅极端厌恶和恶心的。而男主角在后来的生活中对白雪梅的打骂,这是男性“赏花——摘花——毁花”心理的必经过程,只是凭借对自己妻子的强大的爱,绝大部分男性会主动放弃最后毁花的过程。而在电影中,男主角对白雪梅只有淡淡的爱,这种淡淡的爱是难以抵挡大男子主义的,特别是在那封闭的山区里,从小就受到男权主义深度影响的男主角的心里。

我们应该为白雪梅最后逃出山村感到庆幸,我们也应该为男主角花了7000块钱买回来了一个孩子而庆幸。我们可以哀男女主角的不幸,但是我们似乎不应该怒他们的不争。我们不能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下批评和指责在一个我们从未体验过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的错误,就像我们不能随意否定历史人物的举动一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同样,不处其境,不批其人。

最后,向那些还没看过《盲山》的人推荐一下,这个电影真的不错,一定要看看。里面都是陕西话,故事发生的那个村庄里我读书的地方不远呢!哈哈!

【篇四:盲山观后感】

很多年前就听过《盲山》这部电影,在国外拿了大奖,导演也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但是由于对此类题材电影不是很感冒,加上自己身边也发生过同类型的事情,所以主观的认为这部电影也讲不出什么新东西,也一直没有把这部电影找出来看看。上学期在学校上影视名作欣赏的时候看到了这部电影,心中的震撼还是相当大的,冷静下来想想,似乎有一些异样的感觉。

看过《盲山》的人,大部分都会义愤填膺的批判和指责那些买卖人口的人。我想说的是,对于电影中利用假老乡关系将女主角卖到山里去的老板,我们可以对他千刀万剐,不用可怜半分。但是,对于从老板手里花巨资(7000块钱对于一个山村的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把女主角买下来的山中农夫,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些理解呢。我绝对不是鼓励买卖人口,只是希望能够站在农夫的立场上为他们说一两句话。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句话一直都是用来形容比我们更强的人,很少有人会联想到那些比我们还要弱的人。想起了一个故事:新中国建立后,一位老将军回到了他曾经奋战过多年的山区,寻找他当年的房东大娘。当他花费很大的精力终于找到了房东大娘,拉着她的手说明来意时。已经双目失明的大娘说了一句:“是不是又要打仗了,想起我们山里人了?”听了大娘的话,老将军的眼睛顿时涌出了泪水。看到这个故事,我也是被震撼了一下。确实,当年我们依靠他们山里人打下了江山,但是我们在建立自己的国家后又迅速的将他们给忘了。建国六十年,全国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蓬勃发展着,而山里,特别是偏远山区,却还是生活在解放前的那样一种状况。千万不要说他们不思进取,懒于奋进。他们当年愿意为了那虚无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跟着一群与自己完全不同世界的知识分子干革命,抛头颅,洒热血,难道会不愿意为了更实际的,更让自己受到真正实惠的经济和生活状况而奋斗?是我们给他们的帮助和关心太少了。我们把国家建设的重点都放到了大中小城市上去了,我们连农村都顾不上,更何必是那些看又看不到,去又去不了的山区呢!我们的行为虽然还用不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来形容,但是说忘恩负义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再回到电影上来吧!电影中的,山区农夫和他的家人花了7000块钱从那个杀千刀的老板手里买来了被拐骗的白雪梅作老婆,这是他的罪恶,但似乎这个罪恶又是他不得不背负的。村里的女娃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越来越少了,而为了传宗接代延续香火,他不得不这样做。有人会说,他为什么不请托媒妁之人为他说一门亲事呢,非要用买的。我们可以想想,在那样的一个家庭及周边生存环境下,会不会有女性选择来呢?我们似乎真的不能指责男主角,他本性善良,勤劳愿干,只是他没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他没法选择他所要生存的环境。在那样一个想出去都要坐大半天的汽车的山里,整个村庄只有一个似乎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的老师,我们还能对他有什么更高的道德和品行要求呢。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将白雪梅买回来以后,男主角并没有马上对其施暴,面对白雪梅的自然反应——辱骂和反抗也没有暴怒而起。而是给她时间,让她自己明白自己的处境。至于后来对白雪梅的施暴,是在村里其他男性的怂恿和讽刺下才进行的,而且这也是必然的,这是他买回白雪梅的最基本的目的。我们还可以看到,当男主角企图强暴白雪梅,遭到白雪梅剧烈反抗未果后,他没有先暴打白雪梅一顿,再对其进行侵犯的“文明人”的举动,而是自己虽不甘却也不忍地退了出来。而后才在父母的指责和“帮助”下再次对白雪梅进行侵犯。在对白雪梅进行侵犯之前,我们苏沪还能感觉到男主角对她的淡淡的爱,虽然这种爱是被爱者白雪梅极端厌恶和恶心的。而男主角在后来的生活中对白雪梅的打骂,这是男性“赏花——摘花——毁花”心理的必经过程,只是凭借对自己妻子的强大的爱,绝大部分男性会主动放弃最后毁花的过程。而在电影中,男主角对白雪梅只有淡淡的爱,这种淡淡的爱是难以抵挡大男子主义的,特别是在那封闭的山区里,从小就受到男权主义深度影响的男主角的心里。

我们应该为白雪梅最后逃出山村感到庆幸,我们也应该为男主角花了7000块钱买回来了一个孩子而庆幸。我们可以哀男女主角的不幸,但是我们似乎不应该怒他们的不争。我们不能在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和条件下批评和指责在一个我们从未体验过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的错误,就像我们不能随意否定历史人物的举动一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同样,不处其境,不批其人。

最后,向那些还没看过《盲山》的人推荐一下,这个电影真的不错,一定要看看。里面都是陕西话,故事发生的那个村庄里我读书的地方不远呢!哈哈!

【篇五:盲山观后感】

山可以代指家山,在南洋和美国,中国也被称为唐山。盲山,应该指的是愚昧之乡吧。

这样的一个地方,文化教育落后、法制观念淡薄、生产力水平近乎原始。影片中所反映的拐卖妇女、家庭暴力、强制收税、儿童失学、缺乏医疗保障、无视法律等等问题,可以让观众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个如此落后野蛮的地方,人们在生存和繁衍这两大最基本需求上都不能有保障,他们必然会任由本能驱使去做许多可耻的事。

所以,当女大学生白雪梅被骗子拐卖到了盲山后,她不可能有什么好的结果。在逃跑未成、寻死未果之后,她曾将希望寄托于当地人身上。但是村里人却象帮凶一样追捕她;邮递员把她寄的信转给了他的“丈夫”;德信这个在教室里对学生讲德信的教师,乘人之危,以帮助她逃走为诱饵跟她睡觉,白占了她的便宜;看上去老实巴交的“公公”“婆婆”唆使并帮助“丈夫”在床上制服和强奸了她;为了逃跑的路费,她不得不为了40元钱陪村里开小卖部的人睡觉;白雪梅请求村长帮助,村官一笑了之,在他们村里这种事太多了……

这个村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么一些可怜可耻之事,其本质原因是当地的人们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利益罢了。这里的人们处于生活资料极度缺乏的状态,人人要努力获取更多,不知满足,这一切都是因为缺乏生存安全感造成的。

在这个时候,影片安排了一个精彩的转机:为白雪梅通风报信的居然是一个小孩子,他因得到白雪梅的爱护,他感激白雪梅在他没钱上学时亲自给他上课,所以跑到镇上发出了白雪梅的求救信。盲山的盲,是环境造成的,孩子却仍然保持了人性中的起码的同情心,具有文化可塑性,他们一定是明天盲山的希望。

有句歌词说“不是我们改变了世界,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在偏僻、落后的盲山,人是本能与环境的奴隶,他们又以更弱的人为奴隶。马克思说得好:社会环境决定社会意识。

【篇六:盲山观后感】

电影盲山讲述的是一个女大学生白雪梅被拐卖的辛酸历程,观后令人扼腕叹息。众所周知,我们这个国家每年发生的拐卖妇女案件不在少数,从宏观上来说,我们看到的是一连串冰冷而悲惨的数字。倘若从微观上看,我们得到的则远不止此,除了由于被拐卖而造成的家庭惨剧外,更重要的是从这一例例鲜活的案件中所折射出的一系列依然根深蒂固的存在与我们这片国土上的无知与漠视,苍白与虚实。为此,我将以我目前的认知水平,把自己从影片中得来的问题与思考一一解析之,作为观后的教益。

首先是大学教育问题,我们的大学在养猪,圈进圈的猪越来越多,走出去被卖掉的当然也屡见不鲜。我想说的是,一个学生,如果念了四年大学,没有形成一个自我的理性思考的价值体系,没有具备将所学结合实际转化为物质功用的能力,没有养成一些终生受益的习惯,铸就一个走向未来的目标理想,那么,在他被贴上大学毕业生的标签,走出校门的时候,就有人来“称斤计量,然后麻利地将他卖掉,牲口可以被卖来买去,人当然也可以。只是很多时候,他浑然不觉。

其次是基层民主自治问题,实行民主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所以当外国佬攻击我们的民主制度时,我们就会说那是民主程度问题,这一点我深信不疑。我国的行政单位最低是乡镇一级,具体到村里我们实行的是村民自治,人民当家做主嘛。与村民的直接民主相形之下,乡镇以上的间接民主实行起来要容易得多,这里有体制内的因素。至于村民自治,问题就要复杂得多,我就亲眼见过村民捣毁投票箱继而被防暴警察暴打的场景,还曾看到过“穷村干部没人当,富村干部抢着当”的奇特现象,个中原因,不再赘述。电影盲山中的一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几个人到德贵家收养猪费,徳贵娘表示没养猪,收费的人说这是村主任的规定,后来德贵家乖乖交了钱,收费的人得意洋洋的说道,对付女人就像我们收费,得来硬的。由此可见,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习俗褊狭的地区实行民主何其不易。其实,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基层民主又何尝不是“居大不易”呢,君不见村民选举贿选成风,选前到处活动,选后到处挖空……我一直相信,穷人只能做穷人的主,做不了富人的主,凡人只能做凡人的主,做不了精英的主,到哪儿都一样,所以多数人与少数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再次是普法问题,我们知道道德的约束力是有限的,仅靠道德行不通,还要以法律为准绳,两者相辅相成。在现实社会中,总有一些法律所覆盖不到的盲区,在这样的地方,世俗的影响凌驾于法律的威严之上。当然,他们可能是由于不懂法,这与那些知法犯法,有法不依的行为有着本质区别。依法治国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既是国策就应该强力地推行下去,使依法治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继而融入他们的生活,在给他们带去致富讯息的同时,也要坚定不移的向他们传递法律的声音。这样,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使知法者守法,无知者学法懂法,使民众普遍的拥有了敬畏感。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使民众和我们的政府在处理日常纠纷琐事,解决公共问题时,遵循的是法律思维,而不是褊狭的习俗,固守的传统,无知的蛮横,权利的倾轧,肆意的欺瞒,暴力的执法……贝卡利亚曾经说过,刑法的本质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刑罚的不可避免。因此,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应是时时唱响的口号,而是必须不折不扣加以贯彻执行的利斧,这样,我们的民众才可以看到希望。一个没有敬畏感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我希望这种敬畏感源自于人们所普遍认可和遵循的价值与常识,而法律正应该是这两者的体现。

世上一切没有绝对的,人也只能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这是我写完这些东西后的最终感触。

【篇七:电影《盲山》观后感】

刚才看了一部电影《盲山》,这部电影是讲述着一个女大学生被拐卖到一个大山里,“被”嫁给一个40岁的农民做“妻子”的故事。

这不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当今的一种社会问题,看完感触很深。但是,还不知到从什么地方说起,影片里的人性的木讷,和没有文化而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一些做事的手法让人感到可怕!拐卖妇女,俨然成为当今一大社会问题。前几年还看到过很多拐卖妇女的新闻报道,现在虽然见的少了,但是我想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一定还是存在的。这是现在我们政府所倡导的社会中的一个既不被我们看到又不能被我们忽视的现象。当然形成这种社会事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一定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或者现在我们的国家就可以解决或者已经解决这种社会问题。

从这部影片不难让人感觉到偏远山区人们的那种生活状况,文化教育落后、法制观念淡薄、生产力水平近乎原始,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怎么能做不出想影片中那些野蛮的行为呢? 很难想象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像影片中这样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之怎样进行的,我没有去过大山里,也没有见过贫困地区的学生和百姓他们究竟是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像影片所述的那种人们的生活环境在当今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是这部影片让人看了有感觉是那么的贴切和真实。贴切是因为这部影片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的情绪跟着他波澜起伏。真实是因为他说讲述的故事又是那么的让我信以为真,思虑之余不由得暗暗佩服导演塑造人物以及展现这个故事的手法。

电影是一门艺术,他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把我们现实的生活搬到银幕上来,或许艺术会把现实进行一些夸张的描写,不过我想这部电影应该是可以代表很多在现实中被拐卖的那些妇女的真实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子的。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情还一直沉浸在影片情节所塑造的那种氛围当中,良久不能自拔。不由的让我感到人要是缺少知识和文化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想起曾经一些媒体上所报道过的偏远地区的教育、经济落后的情景,我从内心不自觉的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可是目前我还没有这种能力,但是我想这已经是我将来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做的事了。

生活中我经常会看电影,我还没有给哪个电影写过观后感。但是,今天我突然想写,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不能完全的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是我还是要写,因为这部电影实在是演的太好了! 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看哦!

【篇八:盲山观后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电影《盲山》,刚开始是一个美丽清沌的姑娘吸引了我,她叫白雪梅,名字跟她的人一样清沌,但这时的她正在掉进一口肮脏的陷阱!接着是剧情,原来是关于贩卖人口!

一个女大学生由于急于找工作替家里还债,轻信于人,被骗到一个遥远、偏僻的小山村,卖给一个当地人当媳妇,通过她不懈的努力,最终逃脱魔掌,重获自由!

在遥远的西北,一个山连着山的地方,这里的男性大多都是买来的媳妇!一座比一座高的山不仅阻断了他们与外界的交通,更阻断了他们与外界的思想交流!所以这里的人都是野蛮的、愚昧的!他们不懂感情,更不懂法律!

被买来的媳妇也都曾试着逃跑,但都没有好下场,除了暴打,还是暴打,有一个甚至被打断了腿,于是她们屈服了,也都麻木了,特别是有了孩子后。

白雪梅也多次逃跑,也多次被抓回来,也多次被暴打,她把希望寄托在唯一与外界有联系的邮递员身上,可谁知这个人也……,他竟然将信交给了白雪梅那所谓的丈夫,看到这里,实在另人气愤至极!是什么湮灭了他的良心?

白雪梅没有逃脱被买来媳妇既定的命运——她有了孩子。但这并没有转移她逃出去的信念!或许是好人有好报吧,在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庄里,孩子们因为穷困上不起学,而白雪梅是这个村里唯一的大学生,看到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就辍学在家,她不想他们因为知识的贫困走上他们祖辈的道路,就经常教教这些孩子,也因为这样,其中的一个孩子自愿当她的信差,把她的求救信递了出去!

本来警察来了,事情就好解决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警察遭到了这一村子法盲的阻挠,包括村干部,这在群只会使用暴力的法盲面前,警察的力量也显得单薄,至于这些平时光明正大救人的警察不得不采用非常手段救出了一些被卖来的妇女,当汽车驶致动,这些女人听到孩子们的哭声,作为母亲,她们选择放弃自由,回到了孩子身边!

白雪梅走了,这段恶梦般的生活该结束了,当汽车与后面追过来的人渐行渐远的时候,她的心里并没有多少轻松,而是惆怅,她的孩子还在这里,这个村里还有很多孩子,难道他们的命运无法改变,要永远被贫穷蒙蔽求知的双眼,长大以后,像他们的父亲一样,用钱来买媳妇?

真的很悲哀,绵延的大山阻隔出了贫穷与落后、野蛮与愚昧,还有多少孩子会被困在这里,也还有多少希望被湮灭在这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