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蔑的近义词是什么
时间:2015-12-14 来源:阅来网
中文发音:轻蔑[qīng miè]
词语解释:指轻视;不放在眼里:轻蔑的眼光。
轻蔑近义词:鄙视、藐视、蔑视、轻视
用轻蔑造句
1、他对我轻蔑地一笑,好像是不相信我会做的比他好。
2、在人世间,轻蔑别人的人是没有真心朋友的。
3、她轻蔑地看了我一眼,那种眼神让人很不舒服。
4、只有轻蔑地看待敌人,才能让敌人在精神上害怕我们。轻蔑近义词是什么
5、轻蔑他人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
6、他对待客人时十分轻蔑,趾高气昂的。
7、她怎么这样啊,老师讲过不能轻蔑别人的短处。
8、他用轻蔑的一笑回答了敌人的威逼、利诱。
9、听到这个喜讯,她轻蔑地朝我笑了笑。
10、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不可轻蔑别人的能力。
用轻蔑的近义词造句
鄙视:在刑场上,李大钊面带鄙视敌人的笑容,步伐从容地上了刑台。
藐视:不要轻易藐视任何一个貌似弱小的竞争对手。
蔑视:她蔑视那些只看过简写本的人。
轻视:我们应该轻视生活中的挫折,勇敢前行。
包含有轻蔑的名人名言
包含有轻蔑的名人名言
(1) 因为我对权威的轻蔑,所以命运惩罚我,使我自己竟也成了权威。爱因斯坦
(2) 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弗兰西斯·培根
(3) 生活规律得仿佛生了锈一般,既让人轻蔑,又让人害怕,但同时也是一种保护,让他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马尔克斯
(4) 沉默是挂科者最后的尊严,沉默是拿A者最高的轻蔑。
(5) 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能够轻蔑、藐视或批评什么,而是在于:他能够喜爱看重以及欣赏什么。
(6) 真正的文化以同情和赞美为生,而不是以憎厌和轻蔑为生。威廉·詹姆斯
(7) 有才能往往比没有才能更有危险;人们不可能避免遭到轻蔑,却更难不变成嫉妒的对象。
(8) 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的反感、轻蔑和嫉妒。
(9) 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10) 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一方面轻蔑一个时代的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又丝毫不破坏风俗习惯。芥川龙之介
(11) 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12) 虚荣是骄傲的食物,轻蔑是它的饮料。富兰克林
(13) 对幸福的轻蔑通常是对其他人幸福的轻蔑,在精巧的伪装之下是对人类的仇恨。罗素
(14) 超人即是海洋,你们的伟大轻蔑会在海中沉没。
(15) 虚伪的人为智者所轻蔑,愚者所叹服,阿谀者所崇拜,而为自己的虚荣所奴役。弗兰西斯·培根
(16) 柔和的态度对于一颗被人轻蔑的心的确是很大的安慰。罗曼·罗兰
【延伸阅读:近义词辨析的几个切入点】
近义词辨析是考试常考的题型,怎样掌握近义词的细微差别呢?同学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切入点:
1.感情色彩不同。
譬如:“效法”“效尤”两个词都有“学习别人的做法”之意,但一褒一贬,界限分明。“效法”是指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学习别人的长处。如:这种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值得效法。“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如:以儆效尤(用对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学做坏事的人)。再譬如“装饰”,泛指点缀,不含贬义。而“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问题,带有贬义,如:粉饰太平。
2.语体色彩不同。
譬如:“会晤”“会面”两个词都是“见面”的意思。“会晤”适用于书面语体。如:两国领导人会晤,会晤当地知名人士。“会面”适用于口语。如:两人在公园会面。再譬如:“斡旋”“调停”两个词都有“商量”的意思,但前者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多用于口头语。如:伊拉克危机中,俄国特使奔波于伊拉克和美英之间,从中斡旋;针对中国多家网络公司围绕恶意软件的巨大纠纷,中国互联网协会终于出面调停。
3.谦敬有别。
譬如:“全力”“鼎力”两个词都有大力的意思。如“既然你遇到了困难,我将全力相助”。“鼎力”是敬词,用于请托或感谢,如:谢谢你的鼎立相助。再譬如:“惠赠”“馈赠”两个词都是赠送礼品的意思。如:生活与人类最丰厚的馈赠就是我们每天都经历着的各种各样的体味。而“惠赠”是敬词,指对方赠予自己。如:这本书是我上学时恩师惠赠的。
4.侧重点不同。
譬如:“防御”“抵御”。“防御”侧重“防”,指未成事实的,如:不要消极防御,要主动进攻。“抵御”侧重“抵”,指已成事实的。如:抵御风沙的侵袭。再如:“化妆”“化装”。“化妆”是指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重在美化。如:小刘经过化妆,脸上的疤痕不见了。“化装”则指改变装束、容貌,假扮,重在改变。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5.词义范围不同。
譬如:“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后者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再如“帷幕”“序幕”。“帷幕”指舞台上遮挡用的幕,可以用它来表示事件的开端或结束。如:十四届冬季运动会在我市拉开帷幕,残疾人艺术节日前在成都降下帷幕。“序幕”比喻重大事件的开端,它只能表示开端,而不能用于结束。如:卢沟桥上的枪声惊醒了中华民族这头睡狮,从此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再如:“战争”的意义范围大于“战役”的意义范围,“战役”的意义范围大于“战斗”的意义范围。
6.语意轻重不同。
譬如:“悲痛”“沉痛”。“悲痛”是伤心的意思。如: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沉痛”是深深的悲痛,比“悲痛”词义重。如:我们在此沉痛地悼念任长霞局长。再如:“希望”“盼望”“渴望”,“伤害”“损害”“危害”这两组词的语意都由轻到重。
7.词性不同。
譬如:“抱负”“报复”。“抱负”是名词,指远大的志向。如:我们的党是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党。“报复”是动词,指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的人进行反击。如:对于那些不怕打击报复,为保卫党和人民的利益说真话的人,应该给以表扬。再如:“厉害”“利害”。“厉害”是形容词,凶狠、毒辣,猛烈的意思。如:谷子秋冬便宜;春夏又贵得厉害。“利害”并列关系名词,利益和害处的意思。如:我觉得这些社会现象,不仅是关系到个人荣辱,更关系到个人利害。
8.搭配对象的不同。
譬如:“扶养”“抚养”“赡养”都有供给生活用品或费用,使能生活的意思,但他们的搭配对象不同。“扶养”指养活,对象是小孩,也可指平辈;“抚养”指爱护并教育,对象是晚辈;“赡养”的对象是长辈。再如:“启用”“起用”都有开始使用的意思。“启用”搭配对象是物。如:铁路已建成启用。“起用”搭配对象是人。如:大胆起用年轻干部。
若掌握了以上几种方法,近义词辨析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