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精选 >名家散文《我怎样考试》

名家散文《我怎样考试》

时间:2015-08-06 来源:阅来网

  马丁·安德逊.尼克索(1869-1954),丹麦革命作家。生于工人家庭。1888年参加丹麦工人运动,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34年,他当选为丹麦共产党中央委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被纳粹逮捕。1943年越狱后,侨居国外仍顽强地为工人阶级的事业而斗争。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三部曲:《征服者贝莱》《普通人莱特》《红色的莫尔顿》,回顾了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的丹麦历史,生动地揭露了丹麦工人运动领导集团背叛工农群众、投靠资产阶级的丑恶面目,歌颂了无产阶级优秀分子所代表的革命道路。《回忆录》是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部回忆性文章共有四部分:《可怜虫》(1912)《蓝天下》(1935)《到人间去》(1937)《道路的终点》(1939),第一、二部合称《童年》。在这四部作品中,他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贫困生活和成为作家的经过,展现了当时丹麦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我怎样考试
 
  我上学念书的时间不长,可是我自己一边干活儿一边学习,学到 的东西并不比那些除去念书就什么不干的小孩子们少。若论实际本领,我比他们大多数都强;他们有时来寻放牛娃开心,我要是不能狠狠揍他们一顿,那么至少也比他们跑得快些。
 
  从大自然里能学到的一切我几乎全学到了。我会倒立着用手走道儿,又会吸陶土烟斗;我会翻跟斗,还能从小溪最宽的地方跳过去。可我就是学不会飞!紧靠着牧场,有一块很高的墓碑,我经常爬到上面,敞开上衣往外飞——但结果总是掉在草地上,摔得浑身发痛。我决定不再学飞,可是却又想弄明白牲口是怎么反刍的。我羡慕它们这个本领,但自己怎么也模仿不了。
 
  看来除了飞跟反刍,动物的所有本领都被学来了吧,我只要一见新奇的东西就学,哪怕这仅仅是为了消遣。在牧场的草地上,这儿那儿全是被脚踩出的圆圈,好像刚有马戏班来这里表演过似的。这全是我干的呀!我常常在那里学马跑场子,一学就是几个钟头,又是叫,又是尥蹶子,跟马戏班的马一模一样。可是一当需要去追一头逃跑的母牛,我立刻又懒得什么似的了。为着一头牲口奔来奔去,这样的事情真受不了!我于是集中自己的全部智慧,尽量设法不要跑路。终于,牲口们被我训练得服服贴贴,我只需用声音指挥它们就行啦。难道谁跳舞还要数步子吗!可是,一做起正经事来,我就舍不得多花力气。这样一个特点,我想该是我取得大部分进步的起点吧。
 
  我坐在牛群里,脚悬在空中晃来晃去,嘴里大声吆喝着我的歌子,而手总是深深藏在裤兜里的。小孩子们把手插在裤觉里的时候,绝不希望人家去打扰他。可是,就在这样的时候,一只狡猾的苍蝇,东不飞,西不飞,偏偏飞到了我耳朵上。我没法只好把手从裤兜里掏出来赶走它,它一飞又飞到了牛的耳朵上。可牛只需要动一动耳朵就把它赶跑啦!牛比我行,我十分气恼。我发狠练习起来,终于,我也学会用耳朵动了。后来,就是动耳朵这个本领,在一次很难堪的情况下大大地帮了我一下忙。
 
  城里可敬的市民们突然感到自己在道义上所承担的责任,而我,这次正好就是要被他们负责的那个人。我从他们那老是瞅着我的眼睛里看出,有什么对我不利的事正在进行。有一天,闷葫芦终于打开了。原来他们正为我那不朽的灵魂操心呢!一个放牛娃,成天闲荡在外面,跟牲口混在一起,不上学,也不听上帝的教导——这样下去谁知他会变成什么样子?诚 然,他们绝不是想改变上帝的安排,把我送进学校念书--放牛娃本来就该放牛,念书上学不是他的事。可是,既然要救我的灵魂,使我到时候能够行坚信礼。能够在社会上挣口面包,那就好歹也得想点办法呀。是的,一定得想点办法!于是作出决议,要我在一个指定的晚上去市立学校接受教义问答考试。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那天,东家提早放了我的工,我把牲口赶进圈里立刻跑回家去,让妈妈把我的耳朵收拾得干干净净。市立学校的教室里挤满了城里的小市民,一个个都十分严肃的样子。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长期压在箱子里的衣服的味儿,还有教堂里所有的那种特殊的味道。奥尔逊神父穿着法衣,亲自坐在上面主持考试。所有人的视线全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我那会儿的心情,就跟我后来不得已去领一张法西斯国家或者纳粹国家的人境签证时完全一样。
 
  我们从最前面的《创世纪》考起:
 
  “因此上帝就对蛇说:‘我让你只能用肚子爬行,终身吃泥土,并且使你……’”我讲到这里一下子给卡住了。本来我是知道得清清楚楚的。《圣经》中有很多章我甚至背都背得出来。可是眼下这样的情形实在叫我受不了。
 
  于是奥尔逊神父说:“慢慢的,不要急,一点儿都不要急嘛。那么,蛇为什么又只能用肚子爬行呢?”
 
  “因为它没有四肢。”我回答说,眼睛盯着地上,生怕去看那些从四面八方张大嘴巴直瞪着我的面孔。
 
  “对呀,对呀!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什么又是四肢呢?”
 
  我当然知道,甚至可能比神父知道的更清楚。但是要下个定义,这我可就不那么在行了——这样的玩意儿我在放牛的时候没学过。
 
  “喏,”神父说四肢就是--喏--四肢就是身上能够活动的东西嘛--比如说?”
 
  “耳朵!”我冲口喊了出来,一边还为这么容易就找到了答案而高兴哩。
 
  “什么?”奧尔逊闪闪发亮的眼睛向在场的扫了一圈,“什么?!你的耳朵能够动?”
 
  “能丨”我满脸通红,心里嘀咕,“就看这一下子了!”
 
  “那我倒很想瞧瞧呢!”
 
  于是我漂漂亮亮地把耳朵动了两下;奥尔逊神父笑得大肚子直打颤颤儿,教义问答当场给了我一个“5”。这一来就万事大吉啦。人们热烈地议论着走出教室。后来,我听说我给他们留下了个深刻的印象。有一阵子甚至还说要在市民中发起募捐,用募得的钱送我进拉丁语学校,然后再进神学院,将来好做神父。然而说终归是说,我仍旧只能和牲口混在一起,跟以前一样生活在蓝天下。
 
  不过,这次考试到底还是有点作用,至少我没再受任何刁难就被允许听行坚信礼的预备课了。而往常,这在一个放牛娃真是困难重重。人们先不让他上学,到时候却怪他愚蠢无知,想法让他当众出丑,然后甚至就威胁着不许他行坚信礼。
 
  【散文鉴赏】《我怎样考试》选自作者的回忆录《童年》。在这篇回忆少年时期生活的作品中,作者对儿童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纯洁心灵,进行了刻意描写,同时,对那种旧的扼杀儿童天性的教育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文章的前半部分,对儿童向往大自然,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天性,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少年时期的儿童是富有浪漫气息的。作者从大自然中学到了能学的一切:倒立走、翻跟斗、跳小溪甚至连飞都想学……于是,他敞开上衣往外飞--结果总是掉在草地上,摔得浑身发痛。除了这个飞没学会以外,还学不了牲口的反刍。这就把一个儿童纯洁的心灵表现出来了,同时,也把一个贫苦的放牛娃对生活的热爱表达出来了。
 
  除了再现放牛娃的天真、顽皮外,也写了他的聪明。为了免去追赶逃跑的母牛,他集中自己的智慧,结果,只需要用声音来进行指挥。
 
  文章的后半部分,集中写自己一次接受教义问答考试的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那些市民为了“挽救这个贫穷的放牛娃的灵魂”,“要我在一个指定的晚上去市立学校接受教义问答考试”。“那天,东家提早放了我的工”,“母亲把我的耳朵洗得干干净净”。教室里的小市民们“一个个都十分严肃的样子”。神父穿着法衣亲自主试,“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我一个人身上”,“就跟我后来不得已去领一张法西斯国家或者纳粹国家的入境签证时完全一样”,暗示了这样的考试与法西斯的迫害没有两样。
 
  由于儿童的心理被紧张的环境弄乱了,书自然也背不下去。最后,当神父谈到四肢就身上能活动的东西时,那瞬发的灵感不禁使“我”叫道“耳朵”,并表演了在放牛时苦练出来的“耳动”。于是,一场严肃的考试,在这个调皮儿童的捉弄下只得草草收场,那个主试人却被这漂亮的动作惹得“笑的大肚子直打颤颤儿”。这里,作者充分讽剌了教会教育的腐朽,也写出了封建统治者道貌岸然的虚伪嘴脸。
 
  这篇散文的特点在于,作者选择了不少富有情趣的细节来表现儿童的心理。前半部分,作者通过“我”在大自然中的戏玩“学习”,表现儿童无拘无束,追险好奇的生活,写出了儿童的既活泼好动,又勤于思考的特性。后半部分,作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把儿童那种涉世不深,遇到陌生环境时特有的紧张感和恐惧感逼真地表现了出来。
 
  作者除对儿童的外在行为进行描写外,对儿童的心理活动也有出色的描写,为了省去用手拍打苍蝇的动作,他“发狠练习起来”,学动耳朵,学飞,这些行动把一个儿童那种固执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了。
 
  作品的语言清新、幽默、流畅,作者在清淡的笔触里表现了激愤,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思想意义亦更深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