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文写作技巧 >高三作文训练

高三作文训练

时间:2015-05-15 来源:阅来网

【篇一:高三作文训练精选题目解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抑”是“向下压,压制”,也可以指一种抑制状态;“扬”是“高举,往上升,也可以指一种昂举状态。音乐有抑扬,文章有抑扬,自然万物有异样,社会百态有抑扬。人生有抑扬,抑扬有致,方能有音乐的和谐,文章的张弛;抑扬交替,方能有自然、社会的丰富多彩,人应该向自然学习,学会处理抑扬,面对抑扬。

关于“抑扬”,你有什么经历和见闻?有什么感受和体验?有什么感悟和见解?请以“抑与扬”为话题构思作文,所写作文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解读】

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首先要理解“抑”与“扬”的含义,作文第一段实际上已经有所交代。问题是这种阐释对考生而言是抽象的。考生必须把它具化:把道理与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感受和体验”“感悟和见解”联系起来。这是作文立意的核心所在。比如,社会要和谐发展,总是要惩恶扬善,总是要打击假丑恶,弘扬真善美;自然界花开花落,春荣冬枯,丽日晴空与雨雪霏霏,无不渗透着某种“抑扬”哲学;人生也是一样,有春风得意的时候,也有情志受挫的时候,对学生而言;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要求学校的规定很多情况下是“抑制”性的,也会与内心里张扬个性的愿望发生矛盾,所以人生就是正确处理抑扬面对抑扬的过程。从健康的角度将,人不能长时间处于被压抑被抑制的状态,也不能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的高潮状态,而应该张弛有度,抑扬有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成年大马哈鱼经过日日夜夜的长途跋涉,经历了千辛万苦,溯河洄游重返故乡,养儿育女,在故乡甘美的水中走完了生命的旅程,慢慢地死去。人回溯历史,可以知兴替,明晓历史规律,从而获得人生智慧。回溯过往经历,可以检省得失,坚定信念,憧憬未来。

请以“回溯”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读】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有点像老题目“回忆”“路”;但还是不能完全等同;“回溯”可以带有某种寻根的味道,可以是寻找个人精神家园之旅的点滴感悟,可以是个人成长历程中的一段难忘的足迹;可以是对耳闻目睹或是亲身经历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之人生得失的咀嚼和反思。

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材料中的“长途跋涉”“千辛万苦”和“回溯”本身的词义都表明,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它并不是简单地无关痛痒的回忆一件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西方某个国家有一位牧师奉派到新教区,发现前任牧师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附近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早上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牧师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牧师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凋谢。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你想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它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了他们自己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它的花留在花园里,免得过早凋谢。那年春天,牧师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也没有被糟蹋。牧师还结交了大批朋友。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构思作文,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抄袭,不要套作。要求所写内容与所选材料有关。

【解读】

这是一道现在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的作文题目。作文材料带有明显的“寓言”特征,全面理解材料含义是立意的关键,杰达是这样理解的:一、可以从新任牧师的智慧之举联想到现在公德教育的说教弊端:牧师面对学童摘花请求,没有简单的大声训斥,没有把它上升到道德的高度大讲道理,而是从学童心理的需要出发,完全是商量的口吻,讲清利害让孩子做决定。就这一点,中国的父母、老师和其他社会成员有多少能做到?许多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我们总是行政命令式的“堵”的多,疏导的少啊。二、摘花与留花。由原来的见花便摘到现在把花留在花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每朵花都有了自己的“护花使者”,因而“一朵花也没有被糟蹋”,这样,每个来这里人(包括学童)实际上拥有了“整个花园的花”。这给随手乱折花木的某些国人多少有点触动吧:只有超越小我超越简单占有欲的爱才是长久的永恒的。三、爱“花”就要为“花”着想。四、一朵花与一座花园。等等。

【篇二:高三作文训练参考题目】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苍蝇看见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羡慕不已:蜜蜂的工作环境,总是那么花香四溢,馥郁芳香;再瞅瞅自己,生活的这片天地总是乱糟糟、臭烘烘的,更让人恼火的是,几乎所有的生灵都对蜜蜂大加赞赏,而对自己却鄙夷不屑。

于是,它找到造物主,要求他把自己变成一只蜜蜂。造物主真的把它变成了一只蜜蜂。接下来的日它想一只真正的蜜蜂那样,每天早出晚归,采集一囊花粉,送回蜂房,放下,然后再飞出来,马不停蹄地飞向另一朵花。工作单调乏味不说,每天累个半死,却只能得到一点点食物。一天两天,它还觉得新鲜,可到了第三天,它就受不了了。它悄悄地溜开,飞回到了垃圾堆里。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这首小诗,然后按要求作文。

初夏的轻风吹过,

那时花开了,

你走过我的窗前,

飘来阵阵清香。

连蝴蝶也驻足了,

来欣赏我心中的风景。

如今的思绪,

只为了那时花开。

请以“那时花开”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不得抄袭和套作。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世界著名企业家希尔顿说过:“许多人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一块价值5元的生铁,铸成马蹄铁后可值10元;若制成工业上的磁针之类可值3000多元;倘若制成手表发条,其价值就是25万之多了。

依据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马克?吐温与朋友郝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郝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著名作家余华在他的长篇小说《兄弟》后记中写道:“起初我的构思是一部十万字左右的小说,可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超过了四十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投无路,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直到遥远的天边。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他告诫我们,引到灭亡的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我想无论写作还是人生,正确出发都是走进窄门。不要被宽阔的大门所迷惑,那里面的路没有多长。”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搏击高手败给对手后,愤愤不平地找到师父,要求师父帮助自己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师父却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他在不擦掉这条线任何一部分的前提下,使这条线变短。搏击高手不得其解,向师父请教,师父在原先那条线旁,又画了一条更长的线,这样一来,原来那条线看起来就变得短了许多。师父说:“如何使自己变得更强,才是你的取胜之道。”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偶有所感,亦能发为心声。虽为物语,但其中却不乏哲理,读来往往能引起我们心灵的震撼与共鸣,从而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如:

新月:我不会为失去的一半而哀伤,因为我有自己的妩媚。

种子:我不怕埋没,就怕吹捧。

脚印:一个我,能踏碎成堆的空话。

百灵:学习百鸟的歌声,谱写自己的旋律。

请在上述物语中任选一则立意,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自拟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最近网络和报纸展开了“8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还是迷失一代”的讨论。从“80后是否是精神缺钙的一代”,到“谁该为80后行为负责”,再到“80后该如何面对现实环境”,关于80后的讨论不断深入。

在众多网友的留言中不约而同提到了韩寒、超女,认为他们就是80后的典型代表。也有网友认为韩寒、超女并不能代表整个80后。

在你心目中,具有怎样精神品质的人才是80后的主流呢?你能否具体描述一个80后的形象呢?

请就上面提出的问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9.读下面一则新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评论文章。

网上盛传的“627分改为295分”一事终于水落石出。通过山东省滨州市相关部门以及各方面的积极调查,得知张世月(音)高考并未考出627的高分。其事实是,“张世月’’高考本只考295分,因为担心其父母的身体不好,一直向爸爸妈妈说平时成绩不错,没敢说高考的真实成绩,向父母谎报自己分数为627分,被中国海洋大学录取。继而又说“高考成绩从627分被改成295分”。“张世月”的姑姑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在网上发帖“求助”,并到学校“讨要说法”,一时闹得沸沸扬扬。

10.请以“信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但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我们又都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生活因人而异,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到生活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那么,你的生活中有怎样的缺憾?因而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呢?

请以“我向往这样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2008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东岳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节目录制结束时,特约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另一位特约嘉宾、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是等待;“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等待:沙漠玫瑰在等待着生命的甘霖;夜来香在等待着夜幕的降临;海伦?凯勒在等待着三天的光明;静静的地坛在等待着轮椅上的史铁生……

等待是生命的一种常态,请以“等待”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4.以“众里寻他千百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篇三:高三作文训练指导策略】

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高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不少情况下是在模拟套题的考试讲评时,对学生做一些点评式的作文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其效果如何,就要看学生个人的“自我造化”了。

针对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的实际,如何将他们的这种积累转化为语言表达能力,是高三作文复习的关键所在。根据笔者的体会,从以下三种角度训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之一:真情感悟

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理解“平淡是真”的生活哲理,创造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真情,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或材料引路,或哲理启智,或情感导入,或生活写真。教师要善于寻找“金色的钥匙”洞开学生的心扉,激荡起学生心灵的春意。我们前人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佳句,不是从习见的生活中感应的生命体验吗?

笔者曾经在高三的一次作文指导课上,给学生讲了电视节目主持人讲述的一次经历。随一队向甘肃一缺水地区人民送水的车队采访,车行至一段崎岖山路时,一头野鹿突然从山上跑下来立在了公路中央,拦住了车队前行的道路。车队鸣笛,它充耳不闻,当地为车队带队的老乡下车去用鞭子赶它,它“巍然”不动。老乡说,大概野鹿要喝水了。车队的队长被这头野鹿感动了,他说,今天就算犯一次错误,也给这头野鹿一点水喝,于是便舀了一瓢水送到了鹿的面前。可是,这头野鹿并没有低下头去喝水,却见它仰起头来长鸣一声,一头小鹿从山上跑了过来,喝完了这一瓢水,这时野鹿才带着小鹿离开了公路。

接下来,我又给大家讲述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考古学家在被火山岩浆掩埋的庞贝古城,发现一个似乎中空的岩石,便凿出一个孔,灌进石膏,待凝结之后取出来,竟呈现一尊母亲紧紧俯身在幼儿身上的石膏像!于是,那一千九百年前,降临了灾难的庞贝便在眼前出现:瞬息而至的滚滚熔岩,吞噬了来不及逃跑的人们,一位母亲眼看无路可走,便屈身下来,以自己的身、头紧紧环着幼子的四肢,抗拒明知无法抗拒的灾难。于是,母子凝固了,凝固在火烧岩浆之中。

说完了这两个故事,我不再做任何阐释和发挥。当时,课堂内久久地寂静。我知道,学生心中已经激起了情感波涛。

在这样的情感激荡作用下,学生那似乎已淡然的生活体验化作了颤动的稿笺,下笔如涌泉。作文练习获得了少有的成功。学生的作文中有的写母亲那粗糙皲裂的双手与我的红活圆实的双手的对照;有的写父母为避免影响我的学习在家里时时处处轻言缓步的深情;有的写母亲给了我种种关心反而遭受我的埋怨后的微笑。“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当学生的心田充溢着深情,他就会具有感悟生活的灵性。在这样的作文训练中,学生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磨砺了钝化的生活“触角”,理解了看似平淡的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感人素材的“真理”。

【篇四:高三作文训练】

第一练审题立意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作文题命题的构成、掌握作文题的审题方法

2。通过演练使学生增强审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通过审读文题学会把握角度和重点,确定所写文章的立意,即表达的情感,体现的态度等。

教学重点:作文的审题方法

教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文的审题,就是对试题展现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并认真理解,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审读中任何一处疏漏或偏误,都会导致偏题跑题,所以,审题仍是抓好作文的第一要务。

二、几种常见的作文题型

1。材料+提示语+话题(题目)+要求

2。材料+提示语+范围(体会、看法、选择一个角度)+要求

3.命题作文

三、如何审题、立意

审题技巧

1。逐字推敲,抓住题眼,主要是切准题目的关键字词,从而把握文章的立意。

2。全面理解,切准关键,

3。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1。审材料

材料是用于启发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审题时,考生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

方法: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举例,2005年高考全国卷III语文作文题《忘记与铭记》的材料: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以“铭记与忘记”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

分析:关键词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这句话有很强的思想倾向:忘记仇怨,铭记恩情,;忘记矛盾,铭记友善;忘记厌恶,铭记感激,它正好暗含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美德。“忘记”意味着宽容、大度和与人为善,“铭记”意味着感激、感恩和知恩图报,但不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要有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考生只有正确读解材料的内涵,才能写出精彩之文章。

2。审提示

提示部分起到引领考生思维方向的作用,也影响考生思路展开的宽窄程度。

方法:要围绕提示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材料相似、相反、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

举例,2006?高考湖南题“意气”的提示: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考生选取其中一种立意即可。如果忽略提示,就不知从何写起。

3。审话题(题目……)

如果是话题作文,其审题核心是话题的本身,考生要理解话题的内涵,给出的话题或是词语,或是短语。,较复杂的短语,还要辨明它的层次结构。

方法:考生要审清题目的内在关系,才有可能围绕话题(题目)进行作文。

举例:从近几年高考作文题来看,大概有如下几种类型。

⑴范围型:这类作文通常只给考生圈定一个范围,使他们所有的创造性活动都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圈子里,不可超越,这种作文只告诉你范围,考生必须根据写作范围去立意提炼主旨。

⑵独词型:“诚信”、“安”、“意气”、熟悉,这些题目审题难度较小。

⑶观点型:命题人从材料中引申出来的结论,或理解材料时所得到的见解,如“雕琢心中的天使”,这个比喻意转换后的观点就是:用真善美塑造自己。

⑷关系型:如“语言与沟通”、“自由与纪律”、“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偏见与关爱”。这类作文写作时要根据实际兼顾构成题目的各个概念要素,明确其间的关系,关顾全面,不可只写一方,也不能将关系绝对化,表述过头,失之严密,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解读。

⑸比喻型:如“曲径通幽”,“曲径”,词典义是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优美的地方,本义是弯弯曲曲的小路,据材料和提示语可理解为是人们刻意追求,着力创造的意思,可引申为人们为处理好事情,采用的主动、迂回、曲折、委婉……的态度和方法。“幽”可理解为美景、最佳的效果、成功等。

四、作文训练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这样的感慨:“唉,真是没空看书啊!”

节假日,在上海的书城,人山人海,人们把看书、逛书城作为一种时尚的消遣。地上坐着的是人,书架旁倚靠的是人,楼梯两侧站立着的还是人。

今年春节申城的书籍销售量惊人地上升,特别是以往是教辅类书籍遥遥挂帅,而今年则是以文化类书籍一路领跑。

根据以上的材料,请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要从材料中提炼论点加以论述。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一、要不要读书,二、如何读书,三,读何书。不管从何种角度写,都有个鲜明的观点,紧紧围绕论点加以论述。

佳作赏析

人生最重要的约会

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蕴涵着无尽的智慧,奔腾着弄潮的畅想,书海无涯。人生无书,则如干涸江流,如枯裂田亩,黯然失色。人生不可无书。

书,使人拓宽视野。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如是说。翻开黄仁宇的历史著作《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眼前豁然一亮。面对悠悠中国史,原来还有这样的问题值得探讨,原来看待问题还可以用这样的思路——面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窗户。历来被视为彻底的亡国昏君的杨广,在关于其《隋炀帝》一文中,得到了更客观的分析。我看见他华美文笔,看见他胸襟不凡;见其少为元帅平定江南;亦见其最终逃避现实,众叛亲离。拍案叫绝的,不仅是黄仁宇对于历史人物进行思想性格心理分析,更是其开阔的“大中国历史”的视野。将隋视为第二帝国的开端,关注其以自耕农为社会模式兴起,关注其以管理中层虚弱架构衰弱。书,愈读愈感到眼界的开阔与内心的充实,愈读愈感到需要思考与解答的愈多。

书,教人修养身心。一页心香,掩卷沉思,读书让心灵得到涵养,读书让头脑得到点拨,读书让眼神更为坚定。读诸子百家,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明白“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读孙犁“诗体小说”,心弦为荷花淀的村民,为阜平山地的农民而震动。那朴实的善良、生活的希望、艰辛的幸福的强烈感染沁人心脾。读海明威《老人与海》,那人性的坚毅与执著给心以勇气。大师们的作品在我们心灵扎根,诗人们的佳句在我们血管中运行。

书,为人指明前程。

当人生山穷水尽疑无路,翻开书常能见柳暗花明又一村。书中,听先哲语重心长,与智者促膝而谈。读爱因斯坦《我的信仰》,铭记“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真、善和美”。每每在黑夜中回想起这句话,烟涛微茫的前方仿佛又清晰了几分。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书,启发蒙昧,拓宽视野,驱赶黑暗。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读书,应是人生最重要的约会。

孤寂时,与伏尔泰一同体会“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仿佛觉得我们找到一个朋友;当再读这本书时,仿佛又与老友重逢”。忏悔时,与雨果共同感受“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情况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融化”。迷茫时,与培根共同探讨“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与书相约,生命无限充实;与书相约,社会百家争鸣;与书相约,人类勇往直前。

【简评】

这是一篇非常规范的议论性文章。文章开头即鲜明地提出观点“人生不可无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文章以层进式的结构框架,论述了书籍对人类的重要意义,由浅人深,富有深意。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论据资料,既富有新鲜性,又富有时代感。语言流畅,整句的使用自然舒畅,增添了文章的色彩。读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篇五:高三作文训练精选题目解读】

一、最近训练中碰到这样一则作文材料:

有水就有岸,岸阻碍了水的自在流淌,也避免了水的泛滥成灾;水需要岸的善加疏导,却排斥岸的恶意围困。

请以“水与岸”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解读】

首先,单看“水”或单看“岸”,你很容易看出事物的两面性;但联系起来看,“水与岸”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到这一两点需要哲学思维。这是正确立意的基础。可是,如果你的文章中心就此确立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或大谈特谈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话,也许不是合适的写作角度;实际训练中发现很多学生受以前学辩证法的思维定势影响,自觉不自觉地把作文题当政治题哲学题去做,文科生比理科生似乎更易犯这种错误,需要引起注意。

其次,需要从材料出发从话题出发展开联想,这个环节先不要急于确定写什么,要把思维充分打开,尽可能地多向思考多想几个写作的角度,比如可以围绕“哪些事物之间存在着类似‘水与岸’的关系这一中心点发现思维:可以想到”自由与纪律(限制)的关系。可以想到个人自由与社会法规的关系,可以想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的问题,可以想到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和困惑,比如爱或教育如果不是善加疏导的方式进行,爱如果泛滥成为溺爱,教育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围追堵截”,那么就会走向爱和教育的反面。再放开去想,风筝和人手里的线也有这种关系,风筝能不能飞起来,能飞多高,风筝的自由总是有限的,如果它完全脱离了与风筝线的依存关系,过度自由带来的结果就是毁灭;反之,人如果把线拉的很紧,只收不放,只紧不松,风筝永远也飞不起来;其实人与人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就婚姻家庭来说,男人女人都互为对方的水和岸,没有了水,岸有何用?没有了岸,水会成灾。聪明的男女懂得什么时候下水游泳什么时候上岸休整以及什么时候关闸蓄水什么时候开闸放水……还可以联想到许多,这就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好处是为选择最佳角度和立意提供可能,如果你只是想到了很少的点,拿什么比较优劣呢?选择比较的过程就是由发散到聚合思维的过程,最后从自己感觉最有话欲说的角度下笔立意作文就可以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文章。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引述了一项英国科学家进行的实验,科学家在许多同时生长的南瓜上加上质量不同的砝码,有的几克,有的几十克,有的几百克,有的几千克,其中一个南瓜压得最多,从最初的几克逐步加压,到它成熟时已经加到了几百斤。科学家把这些加压的成熟了的南瓜摘下来,试者用刀把它们剖开,看它们的质地有什么不同。别的南瓜随着手起刀落迎刃而开,而那只承受压力最大的南瓜却把刀弹开了,把斧头也弹开了,最后只好用电锯把它们锯开。测验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这只南瓜果肉的强度竟然相当于一株成年的树干!

于丹说,这其实是一个“生命的实验”,面对这样使人瞠目结舌的实验结果,“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竞争压力下,我们有理由不提前成熟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解读】

关键词扫描:压力加压加砝码承受压力强度生命的实验竞争压力提前成熟

因果勾连:南瓜因加压变得无比强硬(表)

由表及里:人生因压力更有价值,压力使生命更精彩,压力铸就成功路,关于压力的诸多生命思考等等。生命因压力而更加坚强(里)

发生联想: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思想压力,政治压力,心理压力,竞争压力,正视压力,勇于面对压力,敢于挑战压力,善于利用压力。感受和体验压力等等,人生的砝码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辩证思维:加压与减压,压力要适度,变压力为动力,关于南瓜的科学实验没有缺陷吗?等等

材料论据(略)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看到人们嘲笑的是他们所不了解的东西。--歌德

世界上总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乐。--电影《爱玛》

对人的了解是通过心,而不是通过眼睛或智力。--马克吐温

读了上述文字,你一定会有所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解读】

关键词:“理解”(沟通)或“了解”

联想或感悟:人和人的理解多么难啊!

许多嘲笑(不理解)源于人们的无知,如果你因为无知者嘲笑而放弃某些打算改变自己那就太悲哀了;快乐没有世界通用的标准,己以为乐,人未必以为乐,己不以为乐,人或许以为乐;重要的是自己觉得快乐,不要太在意别人是否理解你的快乐,但你作为社会的人,你的快乐不要妨害别人的快乐,你应该多少在意别人的感受,尽管你不苛求别人一定理解你的快乐。什么叫“对人的了解是通过心,而不是通过眼睛或智力”?“眼睛”感知的是外在的表面的东西。“智力”是靠冰冷的理性在判断事物,唯有“心”是真诚的有生命有情感的沟通的桥梁,有一句广告词就是“沟通从心开始”。多点理解就多点快乐,多点理解就多些和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