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由高考满分作文谈历史人文素材的运用

由高考满分作文谈历史人文素材的运用

时间:2014-07-30 来源:阅来网

  古人的如椽大笔给人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如果学生们能够把祖先留下的这些美丽的韵致,嵌进自己的文字中,那么这些文章就会因此增加出高度,衬托出威仪。我们就走进高考满分作文,看看这些精英考生们是如采撷的那些或哀愁或喜悦的古典意味,从他们文字中体悟用法,感受真谛,从而看在眼里,成为风景;握在掌心,变成花朵。
 
  纵观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的使用,可以定为“聚合、迁移、渗透”三种方法:
 
  素材聚合——正比反用总相宜
 
  所谓“聚合”,就是在将与某一话题相关的几个片断、几则材料、几句诗词聚合在一起,共同为作者提出的观点或主旨服务。这种方法的呈现方式一般有三种。
 
  一是正叠加,即所谓的正能量叠加,所列举的典故,是从正面为文章的论点或者主旨服务的。
 
  【经典回味】姜太公苦等半载,白双鬓老去华颜,亦磨不去其雄心壮志,故其等来文王,最终成百家之宗师,皆因其心坚。太史公历宫刑之辱,亦不因时而弃,终留无韵之离骚之史记于世,其皆因表心坚胜于时势。(选自2012高考满分作文《生不必逢时》)
 
  【指点迷津】文章精心聚合了姜子牙、司马迁的两个耳熟能详的典故,从正面论证了“生不必不逢时”这一中心论点。在叙述上注意到了把素材“拧干”,用最简洁的文字把和文章最切合的地方显现出来,从而使文字简洁有力,振聋发聩。
 
  二是反衬托,即聚合多个典故从文章的对立面来衬托文章主旨的正确性,从而达到写作目的。
 
  【经典回味】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卒,然而又有多少人终生困于自己的生不逢时而最终郁郁而终。如那个错生在帝王家的亡国诗人李煜,如那个最忧愤了一生最终病死的贾谊。倘若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年代,能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一些什么,那么历史会否有所不同?(选自2012高考满分作文《生逢其时》)
 
  【指点迷津】文章的首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论生活在那个时代,我们都该怀着宽恕与爱,去面对这个世界、去活着”,然后选用生活于19世纪的作家狄更斯和21世纪的伊拉克少年摄影者马尔·哈希姆,都身处糟糕的时代,但是他们一个借助文学,用宽恕来拯救世界;一个借助相机温暖世界这两个例证来从正面论述自己的观点。而李煜和贾谊的“素材聚合”从反面说明了他们那种消极的生活观的错误,从而达到了自圆其说的目的。
 
  三是两对比,就是两两聚合正反两个方面的素材,通过正反的对比来说明论点或者主旨的正确性。
 
  【经典回味】……有人为了信守承诺而至死不渝,那桃园里的三拜首,岂能忘记?关老爷的诚信又怎样?面对高官厚禄,面对加官进爵,他毅然过五关斩六将,留下千古美名,只为一个"信"字。
 
  ……古人也有无信的代表,一代豪杰吕布,手持方天化戟,身骑赤兔烈马,那是何等威风,何等的英雄,可到头来,却为一个"信"字搭上了身家性命,他把承诺别人的话当作儿戏,只仗自己一身好武艺,那是他愚啊!那是他无信啊!假若给他一个机会,一个从信开始的机会,历史或许真的要重写。(选自2011高考满分作文《撑起一片诚信的蓝天》)
 
  【指点迷津】整篇文章谈了“为什么要诚信”这个问题,通过三个小分论点来回答的,诚信是清澈的泉,诚信是坚贞的玉,诚信是芬芳的花,素材从正面写了关羽,因为诚信千古美名扬;从反面写了吕布,因为没诚信,误了卿卿性命。通过这对冤家的聚合充分说明了“撑起一片诚信的蓝天”是多么的重要。
 
  素材迁移——百般红紫斗芳菲
 
  所谓“迁移”,就是根据文章需要,把历史典故重新编排,重新演绎,吸引改卷者的眼球,从而达到老歌新唱、故事新编的效果。
 
  其一是情景再现,就是依据课本知识和课外阅读涵盖,对历史典故进行想象扩展,即依据特定的历史事件从人物描写、情节、环境等方面进行扩展。
 
  【经典回味】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选自2005高考满分作文《菊花人生》)
 
  【指点迷津】文章用优美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陶渊明归隐的环境,作为文章的开头,可谓夺人心魄,而后文作者笔锋反转,深入到陶渊明的内心叩问他内心苦痛,从而体悟出了个人独特的菊花人生。
 
  其二是情节虚构,就是根据自己论点或者主旨需要对历史事件进行加工创作。当然这种虚构要注意不是随意的生发,而是在大的历史背景不表的情况下,对小的细节进行刻画。
 
  【经典回味】当别人还在家中研习女红的时候,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一个弯口:登上雕花龙凤船,入长江,逆汉水,过秦岭来到长安。
 
  当别人争先贿赂画工毛延寿时,你已拐出了人生第二个弯口:绝不贿赂画工,保持自己特立独行的禀性。尽管画布上的你平添了几颗黑痣。
 
  面对和亲,当后宫嫔妃争着躲避时,你又一次拐出了人生第三个弯道:挺身而出,甘愿当和亲的使者。
 
  三个弯道,你已将同时期,同时代的女子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三个弯道,你的人生已达到了新的境界。
 
  别长安,出潼关,渡黄河,过雁门,不知不觉,浩浩荡荡的和亲队伍已驶过了塞外,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怀抒发心中澎湃。凛冽的寒风吹乱了你的秀发,更吹乱了你绵长的思绪。抱起心爱的琵琶,一曲思念,离别之歌悠远响起。大雁低飞,聆听你的心语;明月高照,欢送你的离去。诗人用“千载琵琶作胡语,奉命怨恨曲中论”来写你。我想你不会是这样的,除去淡淡的离别之苦,更多的则是会心一笑,因为你看到了“城门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的场景。
 
  塞外的风不再凛冽,征夫不再抱怨,怨妇不再流泪,他们破涕而笑,无数的家庭结束了不眠之夜。塞外的草长得更茂盛,塞外的羊群长得更加肥壮,塞外的天更高,大雁飞得更高,叫的更响……

  (选自2009高考满分作文《不朽的昭君》)
 
  【指点迷津】文章是以“昭君出塞”这以历史为背景来展开的,为了论述话题“弯道超越”,作者有目的对细节进行了生动的渲染了昭君面对湾道的抉择,离别时状态,以及避免战争后的情景。语言生动优美,结构完整,充分展现了作者语言表达的文采和文化积淀的厚实。
 
  其三是时空穿越,就是打破时空界限,让人物如同拥有时光穿梭机一样可以在历史的天空里自由穿梭。
 
  【经典回味】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在唐朝,我可以与李太白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可以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闯逍遥。每日,我与他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我与他于花间独酌,于月影下舞剑。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属于诗的神圣殿堂。太白秀口一吐是半个盛唐。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轻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选自2012高考满分作文《我想生活在唐朝》)
 
  【指点迷津】作者写出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愿望——梦想生活在唐代。并让自己“穿越”到了那个时代,并和当时大诗人李白、陈子昂、王勃、王维、杜甫等人有了交集,感受到了的诗情“才气”和他们所创造的“诗境”,甚至可以跟着他们“学诗学道”。让人感觉到耳目一新。
 
  素材渗透——远近高低各不同
 
  所谓“渗透”,借助他们的智慧火花来照亮自己的文章进而使文章有文采、有底蕴。
 
  一引用诗文。就是从古人前人的语言中寻找与你写的主题自然贴切的名言警句,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
 
  【经典回味】南山之下,遍地金菊,不正是激发出陶潜灵感的产物吗?菊香弥漫,再酌上几杯浊酒,岂不美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言”。此景此情,夫复何求?会稽山阴兰亭,云天朗朗,惠风和畅。诸位文人墨客列坐水滨,流觞饮酌,歌咏唱答,不也是出自内心深处被激发出的那些许情感吗? 一篇《兰亭集序》,唱出了“齐彭殇为妄作,一死生为虚诞”的感慨。还有赤壁古战场,不只有多少人去凭吊过。苏东坡、辛弃疾,后来者更是不计其数。赤壁在他 们的头顶上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在文坛竖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选自2012高考满分作文《灵光一献》)
 
  【指点迷津】这段文字引用了陶渊明、王羲之的诗文,以及苏东坡、辛弃疾等人对赤壁的凭吊,从而论述了文章上一段提出来的观点“凡人需要灵感,文人更需要灵感。后者比之于前者,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多半会紧紧抓住这黑暗中的那一道闪电。”
 
  二表达效果。渗透还表现在古典文化的养分对于文章语言的影响,骈散结和,多用对句使得文字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经典回味】泱泱中华,百家争鸣,文化之灿烂非他国能及。汉赋之绮丽,唐诗之魁奇,宋词之精奇,明清小说之传奇,皆因各朝文化之异,各时有各时之精华所在。无论生于何时何地,凡有才能者皆将占有一席之地,何须叹生不逢时也,生活之趣,成功之道,非时能佐之。余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黄天不负有心人。能发挥己之所长,做力所能及之事者,皆能觉生活之趣,以平凡而生不凡,终成大事。(选自2012高考满分作文《生不必逢时》)
 
  【指点迷津】这段文字在语言上深受文言文的的影响,用最少之语言表达最大值效果,散落其中,比比皆是古典文化的因子,“汉赋之绮丽,唐诗之魁奇,宋词之精奇,明清小说之传奇”“余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黄天不负有心人”。给人一种恢弘大气,贯古通今之感。
 
  三巧借构思。就是活用经典素材的思路或技巧,让老树生新芽。这种技法不是偷懒,而是为了更好地创造;不是无奈,而是有意为之的奇思妙得。2007年河南考生《少年中国说》便是以 梁启超 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为行文脉络,结合作文所给图画的寓意,写出了自己的《少年中国说》。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文体形式,既让人感到亲切,又让人感到新颖。
 
  【经典回味】理想。是第一层境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是理想点燃星星之火,是理想洗去茫茫尘埃,是理想让我们一眼望断天涯,开始追寻之旅。……
 
  奋斗。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收获。是第三层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选自2007高考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
 
  【指点迷津】这三段巧妙地把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作为文章的行文思路,恰到好处。有详有略,古今中外,信手拈来,文采斐然,思想上比较深刻,整体上一气呵成,显得大气而老到。
 
  洋洋洒洒五千年,中国历史留下了太多的韵致,只要我们有机的聚合、适当的迁移、巧妙的渗透,相信古典文化的芬芳定会在高考作文中散发出独特的馨香。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