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励志文章 > 励志电影 >析留德青年励志数字电影《啤酒花》

析留德青年励志数字电影《啤酒花》

时间:2014-12-27 来源:阅来网

 [摘 要] 《啤酒花》( Hopfen )是一部由啤酒结缘,关于爱情,关于生活与责任的青春励志电影。它可谓是当今数字化电影时代的佼佼者。导演吴天戈用温馨、细腻的手法诠释了一个男孩儿怎样由不懂爱到发现真爱,由一个不学无术、懒散的纨绔子弟到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而实现了人生真正的价值的转变过程。 
  [关键词] 数字电影;啤酒;励志;生活与责任;爱 
   
  中国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而在现代化的数字电影时代,《啤酒花》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于2006年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作为一部全景在海外拍摄的数字电影,其讲述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德国不莱梅市旁的一个小镇上。这是一部由啤酒结缘,关于爱情、关于生活与责任的青春励志电影,它使女主角禇颖颖获得了《第十四届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女主角》的殊荣。来自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吴天戈没有延续以往《暗算•捕风》一类谍战片的风格,而是在浓郁的异国风情下,用细腻的手法来诠释了一个男孩儿怎样由不懂爱到发现真爱,由一个不学无术、懒散的纨绔子弟到有责任、有担当的男人而实现了人生真正的价值的转变过程。没有什么华丽的明星大腕儿阵容,然而演员们却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在霍夫曼酒坊这一特殊的生活场景下,发生在各种人物之间的深厚感情是如此平凡、真挚而温馨感人。 
  大T恤,造型怪异的挂饰,带着一身浓浓的街头风,导演通过影片开始的这一段特写,让观众基本上对这个走入人们视线、操着一口蹩脚德语的中国男孩儿陈东的性格有了初步了解。而他对不莱梅环境的抱怨也显现出他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儿,从小就娇生惯养。走出机场,换过有轨电车,在一番焦急的等待过后,他迎来了从小在德国长大的华裔女孩儿阿楠。深吸了一口气,他给了阿楠一个热情的拥抱。阿楠5岁时从孤儿院被贝尔太太收养,淳朴聪敏,在镇上跟着啤酒酿造师霍夫曼学习酿酒技术并经营着一间镇上的小酒吧。在这个时候,陈东并不知道,这个姑娘将会在他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扮演什么角色。 
  电影的主线故事从此展开。 
  一、关于生活与责任 
  每个人生下来都要从事某项事业,每一个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中的义务。 
  ——海明威 
  陈东是国内酿酒厂老板家的孩子。在陈东的心里有一个秘密,表面上,他是为了跟爸爸的朋友霍夫曼先生学习啤酒酿造技术而来到德国,实际上他是为了追求自己在德国学习音乐的女朋友而来。这个时候在他的心里,并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的概念,内心中的他就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大男孩儿。然而生活是很现实的,由于他并不是真心想学习酿酒技术,霍夫曼先生不念与陈东爸爸的交情,毫不客气地对他下了逐客令。对于他的不学无术,霍夫曼先生用德语那特有的严肃语气毫不客气地对陈东做了评价:“第一,你的德语很差;第二,你完全不懂也不喜欢啤酒;第三,坦率地说,我不喜欢你。” 这就是霍夫曼,一个典型的德国人,严谨,勤奋踏实而又一丝不苟。陈东的留德签证是霍夫曼酒坊做的担保,如果离开霍夫曼酒坊,他就要离开德国回到中国。霍夫曼先生想把陈东赶回中国,然而在阿楠妈妈贝尔太太的求情下,陈东获得了一个月被考察的机会。霍夫曼先生给他的要求是他必须学好德语。陈东不是没有优点的,他很聪明,虽然现在还不太明白什么是责任。他热情、直率,他能够毫不隐藏地表达自己的喜爱或是憎恶。他性格上的这些优点使他赢得了贝尔太太一家人的喜爱。他们在这段时间中不遗余力地帮助他,包括学习德语及怎么让他适应在德国的生活。这在陈东的成长中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在阿楠和贝尔太太的儿子迈克的帮助下,陈东的德语进步很快。他慢慢地学会了更多的关于啤酒的技巧:他认识了糖化炉,他知道如何挑选最好的小麦,如何品尝小麦,如何端啤酒,如何尝啤酒。时间就在他的忙碌中过去了。在一个月差两天时,陈东被阿楠带到了不来梅。在这里,陈东见到了林丽。出乎陈东意外的是,林丽对于他的到来并不热情反而有些吃惊,她留下一个电话号码匆匆离去。情节进行到这里,已经为后续的发展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观众们都已经感到,林丽与陈东心里的那个姑娘相比似乎有了什么改变。 
  晚上回到作坊之后,一群酒鬼来啤酒作坊寻亵滋事使影片出现了一个转折。陈东在面对这些酒鬼时流利的德语和难得的勇气让霍夫曼先生改变了对陈东的看法,继续收留了陈东。这时的陈东还没有意识到,在他的潜意识中已经有了一个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那就是责任感。当陈东为了保护啤酒作坊和霍夫曼先生而奋不顾身地与这几名酒鬼对峙时,那一份责任感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他的血液之中。这是他由男孩儿转向男人迈出的象征性的第一步。 
  而不久之后的一个周五所发生的事情,更是让陈东的心灵经历了一次更大的冲撞。陈东唐突地去拜访林丽,让陈东感到愤慨的是,此时的林丽已经由于生存所迫,在一个德国老头儿面前出卖了自己。怪不得上一个星期对他不冷不热的。当陈东激动地向林丽兴师问罪时,林丽却心酸地道出自己生活的艰辛。“我不需要你的花,也许你送给我面包,我会更开心一点。你必须要面对的是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坐在这里,以爱我作为名义,对我进行侮辱。”而最让他震动的却是林丽的一句:“天呐!我怎么觉得像跟一个孩子在说话!”林丽这个角色在影片中虽然是以陈东的前女友的身份出现,戏份不是很多。但是,她代表了现在社会相当一部分的青年人。当她的价值观与社会现实出现冲突时,她没有积极面对,寻找解决之道,反而不负责任地以出卖自己的方式获得了继续在德国学习音乐的机会。她的角色与阿楠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反差,甚至与逐渐成熟的陈东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林丽的行为让陈东觉得有些心灰意冷,但心中快速地掠过了什么他没有来得及抓住。既然林丽出卖了自己,他也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他决定回国了。临行前与霍夫曼先生的一番恳谈,霍夫曼先生说出了自己的心结,原来为了考察啤酒在中国的起源,他曾经四处查找资料,陈东的父亲曾经答应给他帮忙,陈东来的时候却没有给他带来,这让他很失望。霍夫曼先生的话突然让他意识到,那时他没来得及抓住的是什么东西:人必须要对自己、对他人负责。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即承担应当承担的义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经历过这一切,他快速成长了起来。他回到机场,认领了出国前爸爸要他带给霍夫曼先生的一份被他弄丢在机场的记载着中国最早酿造啤酒的文献资料。他没有回国,而是凭借自己在霍夫曼先生那里学到的本领在一家酒吧站稳了脚跟。电影这时候到达了它的一个高潮。陈东已经完成了一次质的飞跃,在替霍夫曼先生翻译这些资料的过程中,他逐渐成熟坚强起来,意识到了什么是责任感。正如在影片的后半部分陈东写给阿楠姑娘的信中写到:“当我回来时, 一定不会是男孩儿陈东,而是男人陈东。”他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 
  二、关于爱 
  影片对于什么是真爱也进行了很好的诠释。 
  路遥说过,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陈东凭着想要见到林丽的念头来到德国,他对于林丽的爱,与其说是爱她,不如说是一个青春期少年对于爱情的一份懵懂的向往,是不成熟的爱。“你不爱我,你爱的是自己的爱情。”在林丽对陈东如是说之后,这个青年人的脸上不由出现了一丝狼狈。但是,人是需要经历过一次青年时期的“浪漫情怀”的。恋爱使人成长。正是由于这份爱情的失败,使陈东对于生活、对于他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大的反思,从而促使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坦白的爱情自有它的预感,知道能生爱。幽居独处的姑娘,居然偷偷跑进一个青年的屋子,真是何等的大事!在爱情中间,有些思想有些行为,对某些心灵不就等于神圣的婚约吗? ——巴尔扎克 
  阿楠从五岁被贝尔太太收养,她认真、勤恳、踏实,这使她获得了霍夫曼先生的赞赏。但是,事物总是有双面性的,这同时造成了她孤独的性格。陈东的身上虽然有缺陷,他可能像个大男孩让人没有安全感,但是他直率、爽朗、热情、乐观。他带给阿楠及贝尔太太一家极大的快乐。正如阿楠所说,陈东是上帝派给她的天使。导演运用象征的手法,让阿楠和陈东的感情随着影片中的几次拥抱而逐渐升华。第一次,陈东刚刚来到德国,在异国他乡见到一个中国人,他如同见到了亲人一样,激动地上前将阿楠拥抱入怀,这使得阿楠对于这个刚刚从中国来的热情小伙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由于霍夫曼先生对陈东的宽限,他得以在德国有一个月的被考察期,这一次,他又情不自禁地拥抱了阿楠。这使得阿楠对陈东有了悲喜与共的感情。第三次,陈东决定离开德国,临行前以拥抱阿楠的方式掩饰内心的痛苦,但是,他知道他还不足以坚强到承担阿楠对他的深情。在两人逐渐相处中,陈东带给了阿楠一种全新的感受,带给她快乐,而阿楠则教会了陈东负责任,不浮躁。阿楠与陈东的爱情是由相处中擦出的火花,是由彼此了解后产生的爱慕。这时的爱情,是一种互动,是一种感应,它既不是甜言蜜语,更不是海誓山盟的誓言。 
  影片的另一条辅线故事是霍夫曼先生和贝尔太太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爱恨交错的情感也是本部影片中的一大亮点。他们的故事告诉观众,爱要大声说出口。也许如果没有陈东的热情,他们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对彼此说明,就会在彼此的心中造成遗憾。但是他们的爱情经过了平凡而漫长岁月的考验,他默默地守在她的身边几十年,他们有着对对方的鼓励与帮助、关怀与信任。 
  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仅仅表现出男女之间的倾慕之情,更表现出了一种大爱。 (我爱妈妈,就如同我爱德国。) 在陈东临行前跟阿楠姑娘的谈话中,阿楠同时表达了对中国这个生她的国家的向往之情。这里的爱,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男女之爱。大爱无疆,阿楠姑娘对于贝尔太太之爱,对于自己的祖国及生长的国家之爱,在影片中毫不掩饰地表现了出来。这是一种无国界的爱,我想,这也是导演借由此片所要表达出来的意境。 
  三、尾 声 
  “假如有一天我回来,那会是男人陈东,而不是男孩儿陈东。” 
  陈东终于看到了拥有贝尔太太及霍夫曼先生甜蜜回忆的莱茵河,当看到真正的啤酒花时,他兴奋地仰天大叫。靠打工挺过来的陈东最终远远看见霍夫曼的啤酒作坊。那一刻,手里拿着啤酒花的陈东明显地消瘦,但消瘦的脸上镌刻着男人的成熟和坚强。伴随着霍夫曼弹奏的Bob Dylan的 Blowing in the Wind ,镜头逐渐拉近,我们看到陈东徐徐地走近了霍夫曼的啤酒作坊。 
  [参考文献] 
  [1] 张阿利.电影解读与评论[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2] 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 (第二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3] 贾磊磊,董馨.银幕上的意义——电影观赏与阐释[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李萌 (1981— ),女,吉林松原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德语文学及高职德语。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