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生感悟 >7篇哲理小故事

7篇哲理小故事

时间:2014-12-10 来源:阅来网

  一个人和他的一块布

  有一个人,放弃了一切世俗的牵挂,退隐到树林里,建了一栋小屋住进去。

  他唯一的服装是一块布,他将它围在腰间。但是时运不济,树林里老鼠肆虐,所以他养了一只猫。猫需要用牛奶来喂,所以必须养一头牛。奶牛需要喂养,所以雇了一个牛仔。男孩需要房子住,所以给他建了一栋房子。为了照看房子,招聘了一个女佣。为了给女佣找同伴,不得不修建了更多的房屋,邀请人们在里面生活。就这样,出现了一个小镇。

  那个人说:“我试图远离世俗和世俗的烦恼,却适得其反!”

  卖祖宗

  《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的著作,不仅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农业,也有人情世故。他记宋初名将郭进建成新居,请来亲朋好友庆祝,也请了盖房子的土木工匠。他让工匠坐东席,让几个儿子坐西席,客人说:“诸子安可与工徒齿?”意思是你的孩子怎能坐在匠人们的下首呢?郭进指着工匠师傅们说:“此造宅者。”又指诸子说,“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首也。”郭进死后,房子果为他人所有。

  郭将军是有先见之明的人,他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他以排座次警示子孙守业,但仍然被不肖子孙把他建的宅子卖了。卖了宅子还可重建,但遇上“卖国”的后代,一个民族就危险了。乡下人骂卖祖业者为“吃祖宗,卖坟地”。这样的后人,不仅会令郭将军担忧,也会受到后人的谴责。

  最漂亮的皇冠

  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之一,他曾花巨资制作了一顶世上最漂亮、最昂贵的皇冠,总共用去了3斤黄金、100颗钻石、136粒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绿宝石。据说,当时30匹战马才能换得这顶皇冠上的一颗绿宝石。

  有一次,一位来自英国的外交官访问俄罗斯,伊凡四世就戴着那顶沉甸甸的皇冠向他炫耀。外交官问道:“皇冠戴在头上,陛下还看得见它漂亮吗?”伊凡四世反问:“戴在头上,自己怎么能看得见?”外交官笑道:“陛下,你自己负重,却让别人欣赏,这岂不是很荒谬吗?”

  底色

  鲁国国君孟孙进山打猎,活捉了一只小鹿,让臣子秦西巴先送回宫中,供日后玩赏。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发现一只母鹿紧跟其后哀号,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心中不忍,便放了小鹿,自己因此被赶出宫门。

  一年后,孟孙要为太子找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合适人选,孟孙却单单请回了秦西巴。一个人能挺多直、站多高,取决于品性的底色。使国君放心托付太子的,不正是秦西巴的慈悲之心吗?

  照单全收

  人世间不如意的事极多,简直防不胜防。

  怎么可以不失恋呢?怎么可以不破财呢?怎么可以不牵挂儿女呢?

  百分之百有效的方法,就是压根儿不谈恋爱,不发财,不生儿育女。

  这不是笑话,有很多不如意事的发生,是定形定式,是因与果,完全不能避免。

  人要取得某些成绩,必然有相对的冒险成分在里面。韧性不足,经不起考验,怕艰难辛苦,就只能放弃计划。

  有一天,我与长辈茶叙畅谈,对方问:“你那挚友准备从政,对不对?”

  我点头。

  “叫他小心一点,从政所要遭遇的艰难之事极多,可能有人会不择手段地加害于他。”

  我心平气和地答:“不用小心,步步为营也不管用,自古以来,从没有见过明刀明枪、干净利落的政治,一定有很多黑暗手段要应付!”

  长辈忙问:“那会不会连累你?”

  “会。所有站在某位政客一边的人,不管是同党或家属,在政敌的心目中,一律格杀勿论。”

  长辈惊呼:“那怎么办?你得想想办法。”

  有什么办法好想?

  正如前述,想拥有恋爱时的甜蜜,就得预备承受失恋的痛苦;想有儿女承欢膝下,也必有半生儿女债的负担。

  无悔无恼,只做足心理准备,把好与坏的人生各事,照单全收好了。

  从后排坐起

  我工作的学校在郊区,略微有些偏僻,学校通往城里的公交车不是特别好坐,总是很挤。有一次我和一名学生进城,上车的时候,车里的人很少,学生却一定要拉我到最后一排去坐,我很诧异,便问她:“前面有位置,为什么我们要坐最后呢?”

  她俏皮地眨着眼睛,悄悄地对我说:“这趟车人特多,我敢保证,我们坐在前排,迟早都是要站起来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坐后排,就万事无忧了。”

  看着这个诚实的孩子,我很吃惊,没想到坐公交车居然有这样的“讲究”。

  后来有一天,我和一位叫汉克的英国留学生去办事,也坐公交车,大概要坐三站路,很近。我上车后准备坐前排,但是汉克拉着我就坐到后排去了。我想起那位学生,很悲哀地想:汉克该不会这么快就“入乡随俗”了吧!

  我提醒汉克说:“我们只坐三站,为什么不坐前排呢?”

  汉克很吃惊地看着我说:“难道我们先上公交车的人不应该先坐后排吗?”

  轮到我疑惑了,我问:“为什么先上来的就要坐后排呢?”

  汉克说:“在我们英国,先上公交车的人都是从后排坐起的,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后面的人上车啊!”我顿时无语,心潮翻滚。

  回去之后,我找了一个在伦敦生活过的教授一问,教授笑着告诉我:“没错,是这样的,这是他们恪守的规矩,这样可以让车厢整洁而不至于拥挤,更重要的是,让后上车的人能在短时间内坐好。另外,他们的公交车上从不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因为人们已经习惯公交车的前两排为这些人的专座……”

  我听着听着,渐渐感觉美好起来。

  世间最精深最美好的文化在哪里?也许就藏在座位的选择里。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