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散文精选 >奶奶散文

奶奶散文

时间:2015-06-10 来源:阅来网

【篇一:杏花雨里忆奶奶】

窗外的雨纷纷扬扬,好像永远不会停歇。初春的风乍寒乍冷,吹向已在前几天开在阳光里的桃花,海棠花,樱花,还有那令人百转愁肠的杏花。一千多年了,长江内外的杏花依然柔中带雨,粉中含伤,亲人的思念不断,花儿就年年盛开,世间的情意绵绵,雨到清明就会飘洒而至。忆起奶奶已离开我们十一个年头,躺在那个青翠的松柏林中,不知您是否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是否感觉到了我的思念,如果有雨滴顺树梢落下,奶奶,那一定是我对您的祭奠。

奶奶,您一定对自己挑选的百年安身之处非常满意,因为那里确实是我们儿孙回乡的必经之处。当初您无数次交代后人,死后不要入葬彭家的祖坟,因为那里太幽静阴冷,主要是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而您希望在外的儿孙回家时您能第一个听见他们的脚步声,第一个看见他们的身影,所以您身前选好了自己的墓地,就在入村公路旁边的山上。其实那里已经埋葬了许多故人,可是年过八十的奶奶您幽了我们一把,说:“城里时兴楼上楼下,就不许乡下的坟墓流行两层三层,你们把我埋浅一点,我住楼上,让那些先人住楼下。”奶奶您的开明睿智令我们后人释然,又令我们敬仰,这十一年我们每次回乡都要去您坟前怀念,和您说说心里话,而我们更感动是奶奶去世后对儿孙的那份永不隔绝的关爱和思念。

奶奶,您不愿和爷爷葬在一起我后来才知道还有另外的原因。英年早逝的爷爷我们孙辈都没有见过,后来听人说起他是一个小商人,一辈子忙于生计,后来终于发达了,萌生了娶姨太太的想法,而那时奶奶您已为彭家生育了六个儿子,尽管后来的全国解放让爷爷的非分之想流产了,可您还是耿耿余怀,天下有几个女人能够容忍男人的负心呢?奶奶,我理解并支持您的做法,如果那时我已存在,我也必然出来声援,可惜历史没有给我这个机会。

还有一件事,说是年轻时的爷爷好赌,有一年您把全家省吃俭用的一担谷子交给爷爷去县城换点油盐回来,而爷爷在卖了谷子以后,碰见有聚众赌博的,一时赌瘾大发,进去堵了一把,几分钟后空手出来。回家后爷爷谎称路上河里涨水,把一担谷子全部冲走。从来没出过门的奶奶信以为真。多年后您到县城看望读书的叔叔,一路上仔细搜寻那条冲走我们家谷子的那条大河,直到到了县城都没有看见传说中的大河,奶奶刹那间泪如雨下,心痛那一担谷子,更心痛的是爷爷的欺骗,而那时爷爷已去世多年。

也许是年轻时生活的流离贫困,也许是爷爷的早逝,也许是那些传说中爷爷的背叛和欺骗,奶奶,您对爷爷并无多少留念,多次说你爷爷很少在我梦中出现,就是梦见了,也是他急急的在前面走,我急急的在后面赶,怎么呼唤都不应。我不知这是否就是人们说的阴阳两相隔得距离,如今的我有碰见了同样的情况,每次在梦里见着您的模样,慈祥安静,却从未和我说话,甚至对望一眼都没有。我想一定是奶奶害怕和我说一句话,甚至看一眼,便难以忘记割舍,便会把我带走,所以即使在梦中也强忍不和我交流。

奶奶,您一生有六个儿子,全部带大成人,生了三个女儿却都夭折,这也是您一生的遗憾,幸好老天让您儿孙满堂的同时,也有多个孙女,弥补了您的遗憾。每次我们孙女回去,奶奶您都有说不完的话,从年轻时说起一直到当时,那些逝去的人和事,在您的记忆里全部永存,了解奶奶和我们的家族就是在那一次次的长夜叙说中进行的。每每我们睡意朦胧,而您却方兴未艾,谈兴正浓。您把我们当做倾诉的对象,而我们把您的叙事当做催眠,说了什么都不重要,重要是祖孙依偎在床头的那份温馨。

其实奶奶您一生并不幸福,年轻时操劳辛苦,不到五十便染病在身,走一里路便心跳气慌,很少看外面的热闹,也很少走门串户,每天就在自己的院子里忙乎,不是您不愿热闹,而是您因为身体的原因不愿给家人添麻烦。奶奶有六个儿媳,期间肯定有诸多琐事和不和,但您从不和她们争吵,一旦有什么不愉快,您总是默默地走开,而儿媳之间如果发生争吵,您会走的很远,直到听不到她们的争吵。您从不在别人面前说媳妇的坏话,即使外人怂恿您也不说,总是说大家对您都好。奶奶,您的处世开明豁达,为人仁厚睿智至今在家族当中传为佳话,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对生的渴求和对儿孙的眷恋让奶奶在疾病中度过了三十年,其实生死您都看得淡然,不舍的是亲情。每次离家时,年迈的您气喘吁吁送我至村口,那步履蹒跚的身影虽然当时在我的每次回头的视线中模糊,可如今愈来愈清晰,在我每次的回乡中,在我的每次回忆里,我都能强烈的想起奶奶送行的目光和那担忧千里的心思。

最忆的是奶奶弥留的前几天,我赶到家时其实您已病入膏芒,口齿不清了,或许是我的药起了作用,或许是回光返照,您居然说话利索了,无力的腿也有劲了,在强忍的泪光中我们帮您洗了头发,抹洗了身体,病重的您再一次发出了一生膝下无女的叹息,也庆幸有孙女的幸福。最后的时刻,您居然还要叔叔节约用煤,等她身体康复时还要烧煤的,您以为您会再次挺过难关,再次等待儿孙的探访。

我可敬的奶奶在也没有站起来,在我离开六天之后阂然长逝。

惋惜,可惜,十一载的今天,奶奶您是否已病痛全无,一身康健;您那里是否也应该春暖花开,背靠青山。奶奶,我惟愿您已重生,变成了天真浪漫的少女,无忧无虑,正在这漫天的杏花雨里奔跑追风,灿烂如花。

【篇二:忆奶奶】

今天在朋友的空间里看到了她的忆外公篇,让我也不由的想起我的奶奶。奶奶其实是个挺好玩的书呆子,在我们家里估计是这位书呆子看的书最多,而我这读了十几年书的人也是自叹不如。这位十足的书呆子奶奶在世时,我总喜欢围着她听她讲三国的故事,跟她学古文观止,老太太还有本她从弟弟那儿偷带来的古文小说,我也会去拿来翻,只是那时的我对里面的文字真是似懂非懂。印象最深的是初中时我刚接触古文,那时觉得古文好难,刚学了点论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兴高采烈的跑去跟我们家那读书最多的老太太说,今天我们老师教了古文我都不懂。老太太只是笑笑,晚饭后就拿出本里面页码已经泛黄的古装版书籍,翻到那篇李陵的辩解书,在暗黄的灯光下有模有样的教起我学这西汉时的名篇。可怜我一个初中生对老太太所说的东西只能是装懂,那时候真是奇怪老太太还挺有耐心的,一个字一个字给我讲解。现在已经记不清老太太是怎么跟我讲解的,我也至今不能背出那篇西汉时的古文,不过很感谢我们家的书呆子给我的古文教育,让我在这以后一直对古文特别有感情,自然自己觉得自己的古文功底也是不错,偶尔还能写两句呢,哈哈。在老太太的影响下,我也喜欢上了文学,喜欢上了古文,我们家的书呆子也是奇了,不喜欢白话本的聊斋,非让我们家那老头子给买本蒲松龄原装版的来看。小学毕业的爷爷居然还当过两个月的老师,奶奶说他的课都是她给备的,我在想我们家这位书呆子估计也只能备课吧,要是让她上那肯定是不行的了。

我这位书呆子奶奶特喜欢看书,每次去她那儿,都看见她在看报纸,或是看小说,估计那三国她已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奶奶家就像报亭,定了十几种报纸,我还想不通她为什么非得定上海的新民晚报。老太太是在我上大一时走的,在我离去学校前还跟躺在病床上的老太太吵了一架,原因不就是为了一本书,一本讲朱镕基的书,现在想想真不该就这样跟她老人家吵。当我在学校接到电话时,蒙了,不知说什么好,一放下电话就放声大哭,那次哭泣是我情感的宣泄,哭得超爽,因为这位老太太对我的影响太深了,是她引领我进入了文学,古文,书籍的世界,是她的影响,使我对书有了种特殊的感情,也特别的喜欢买书,喜欢上图书馆,上书店。老太太还跟一般的农村太太不一样,喜欢收藏,收藏了好些古玩之类的东西。有段时间老太太买了好多铜钱,每天没事就在楼上鼓捣那些铜钱,铜钱有铜锈,她跟爷爷两个人就一个个将之洗干净,然后拿了本书一个个得验证,居然也让他们在那堆铜钱中找到了宝,还有几个挺值钱的,老太太就像宝贝似的锁在箱子里谁也不许碰。现在老太太走了,爷爷说就早晚把那些东西都给我们。

老太太你好吗,我挺想你的,还很想听你讲三国的故事,尽管现在我已能读懂古文观止了,我能读懂李陵在说什么了,我还是很想听你讲。

【篇三:奶奶,天堂走好】

奶奶去世的前一个月,我头疼得厉害。一个月里的学习状态都不太好。上课的时候极易走神,然后就难受得不能思考问题,经常呆坐在座位上,什么也不想。老觉得自己的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但又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心里就是担心。老觉得会有什么事会发生,但似乎什么都很正常,心里说不出的空。

那时离高考还剩不到两个月,以为是压力太大。

日子还是那样,每天莫名的心绪不宁,觉得自己今年的高考是没什么戏了。尝试了好几次,想要找种方式调整心态,但尝试过后,斗都有一个相同的结局,那就是无济于事。我很苦恼,便一整个月的失眠、走神、心力憔悴。

一个月,过得比一个世纪还漫长,内心的苦无以言说,更无处发泄,憋在心里,久了就成了负担……

大约是在四月底,二十五号的样子,妈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电话的内容像往常一样,先是问我过的好不好,什么时候放假,但妈妈的语气明显的较往常不一样,这次显得沉闷、低沉、压抑。终于,在最后的时候,妈妈说,“你奶奶在上洗手间的时候,突然就不会说话了,现在躺在床上,神智不清……”。妈妈说,你现在学习时间紧,先不要回了,家里有妈妈婶婶们照顾着,接着就挂了电话。这样的消息,就像一个晴天霹雳,一下子把我从人间打到了地狱,内心如翻江倒海般难受。我亲爱的奶奶,您千万不能有事……我知道,远离家乡的我,能做的就只有为奶奶祈祷,祈祷奶奶平安无事,祈祷上天保佑奶奶度过这一劫。接下来的日子,因恐惧而更加漫长,一分一分,一秒秒,漫长、漫长……

那天是星期四,下午有我最喜欢的体育课,中午的时候,我逼着自己上床好好休息一下,为了下午好好在球场上发泄一番,于是早早的上了床。谁知,躺在床上的我许久的睡不着,头还是疼,心里一阵阵的慎,慌。我躺在床上,紧闭着双眼,脑子里一片烦乱,躺着躺着,迷迷糊糊,像是要睡着了……突然,旁边的手机发出刺耳的铃声一下把握我从似睡非睡的状态里唤醒,我猛地窜起来,看到屏幕上的名字是爸爸的,一种不祥的预感从内心深处,由内而外慢慢的渗出来。我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按下接听键,话筒那边传来爸爸沙哑的声音“阳呀,你奶奶走了,回家一趟吧。”让后就匆匆挂了电话。剩下我,愣愣的,脑子一片空白……

那次刚好是五一假,三天,我请假一天,匆匆回到家里,家里的凄凉萧肃,融合在一片悲痛了,化成了我心里最无力的呼喊。我记得,在灵堂里,在闭上了双眼的奶奶面前,我的呼喊也显得苍白。我身穿着白色的素衣,系上了麻绳,手里握着梧桐棍,一次次的跪倒在奶奶的灵柩前,和着哀乐和妈妈婶婶的恸哭,我深埋着头,心里无数次的重复着那句对不起。但是,即使我呼喊上千万次奶奶对不起,我也无力回天,不可挽回奶奶的亡灵。我知道,我在送奶奶踏上飞向天堂的路,远离了痛苦的天堂里,奶奶会想起我,只是现在的我,还须送奶奶一段路途……戴孝的那几天,我夜夜无尽的思念,我仿佛还是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奶奶的音容笑貌,仿佛就还在我的面前……奶奶的和蔼的笑容,奶奶的亲切的话语,奶奶坐在门前的身影,奶奶在餐桌上的满意,还有奶奶坐在巷上赶鸡的声音,还有奶奶做的锅巴的气息,还有还有……。仿佛一切都不曾远去,一切都还那么熟悉……

送奶奶上山的那天,上天给了一个阳光灿烂的艳阳天。奶奶的三个儿子跟在灵柩后边,孙一辈的在后边,女人们在最后,排成一路长队,像一只升上天的凤,拖着长长的灵光,留在这个世界上。是的,子子孙孙,就是奶奶一生的荣耀。作为一个女人,最大的安慰就是为这个家庭里,繁衍出繁盛的枝叶,源远流长,流芳百世。无疑的,奶奶是成功的。奶奶一生里共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还有两个子女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带上,现在奶奶的名下已经有七个孙子,两个孙女,四个曾孙,三个曾孙女了,不包括外孙,我们的家庭,已经是这样繁叶茂了,也许,这是奶奶最大的慰藉了。

礼炮鳴了一路,红色的炮屑落了满地,像是春天里满地红色的落英,红了一地,红了世界,红了奶奶上天堂的路……我看着奶奶的灵柩,送入那个乐土里,我知道,奶奶会喜欢那里,因为那就是奶奶经营了一生的土地,奶奶的灵魂会在那里,永远,安息。

安上墓碑的那一刻,我在心里默念,“奶奶,走好……”。我看的清,墓碑上刻着行,醒目的——刘氏祖坟。四个大字,告诉世人,在这里睡着的人,是刘家祖宗的灵……。

奶奶一生,历经苦难,熬到最后,终于还是让后人得到了幸福。奶奶是伟大的,她走的时候,在她的箱底里翻出了八件新衣,奶奶一生节省,走的时候什么也不带走,留下的八件新衣,好像是在告诉后人,生活好了,依然还是要节省,不要忘了以前……奶奶在我的生命里,虽让只有短短的十九年,但奶奶给我的爱,会陪我走过一生。奶奶给我的点点滴滴,会是我,一生的,珍藏的回忆……。

奶奶,您已经走了快一年了,我想说一句,“奶奶,我想你。”

清明时节,我应该回去看您的,但是,对不起,我没能够回去祭奠您……

爸爸去年回家的那段时间,有一次在奶奶的墓碑前坐了好久,爸爸是想念奶奶的,对啊,爸爸每年打工回家的时候,奶奶都坐门前,只是那一次,爸爸眼里的那个身影,再也没有出现……

奶奶去世后的一个月,离高考一个月。我奇怪的头也不再痛了,状态特别的好,而且奶奶去世的时间,刚好逢上五一节,一天也没耽搁我的时间,我想不透只是巧合还是奶奶特意为我的安排……。

奶奶,天堂走好。

【篇四:我与奶奶】

一阵翻衣柜的声音把我吵醒,我睁开朦胧的眼睛,昏黄的煤油灯光照进我的眼睛,照满了整个房间。灯光里妈妈背对着我正在收拾衣服,我知道她们今天就要走了。据说是去打工,我也不知道打工是去做什么,只是听妈妈说打工可以找钱修房子,供我读书。想到妈妈今天就要走了,留下我一个人该怎么办,我不禁感到凄凉。我哭着说:妈,我也要去,我跟你们一起去打工。妈妈听见我说的话停止了收拾转过身来,我看见灯光下她的眼里有泪光闪动。她搂着我哭着说:香,你还小,不能跟妈妈出去打工,你在家要好好学习,妈找足了钱就回来。泪水打湿了我的额头,打湿了我的心,我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听妈这么说,我坚定的说:妈,我一定好好学习。那天,爸妈走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早上天还很早,我跟着她们走了很远,然后一个人站在路上看她们的影子渐渐模糊,我就蹲在地上哭起来了,哭得很伤心。清冷的风吹进我的心里,凉凉的,心里的悲意就像那浓浓的白雾缠绕,久久不散。

爸妈把我托付给奶奶,让我就跟奶奶生活在一起。我爸有四兄妹,奶奶从小就溺爱我的那个堂哥,却从来没给过我东西吃。在我幼小的记忆里她从没哄过我,甚至没拿正眼瞧过我。在我哥两岁,我一岁那年,妈去干活又不能背着我们(别说他,背我都不能,你想回来时她还要背很重的东西怎么背我们?),哥就整天扶着我家的大门槛,就那样站着(导致现在都没有脚腕子)。我呢,就呆在娃儿背篼里。有一次我感到不舒服,就在那里面撑来撑去,结果把背篼给弄倒了,头就倒在火坑边,帽子让火炭给引着了,我哥虽然才两岁,却知道我是他弟弟,使出吃奶的力气一边拖一边拽才把我从灰里拖出来。当然这些都是我懂事后妈告诉我的,所以我幼小的心里对奶奶也不是特别的喜欢。

我有个三叔,是我的亲三叔。是个极度无聊、极端变态的家伙。爸妈在家的时候他就常欺负我,爸妈不在了他当然更要常常地、变相地欺负我了。爸妈走后,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害怕爸妈的离开,有七分因素是这家伙。平时他吼我骂我瞪我,我虽然有点小小的害怕,但是偶尔我还可以向他做鬼脸,当看见他提板凳要打我的时候,我就跑进我妈那儿,他也就不敢了。但是爸妈走后我能跑哪里去?跑爷爷那里?他两父子经常对吼,去他那里没安全感。跑奶奶那里?别说奶奶这把伞能不能遮风挡雨,光说三叔要知道我敢跑,那绝对是棍棒伺候,体无完肤,禁食一日(也不是绝对不让你动碗,爷爷这头老狮子在旁边,他还没那么天胆,但是他老拿眼瞪你,意思很明显,给老子少吃点,要不然待会儿我一定让你吃饱,不过是吃棍子)。

还记得那天我在路上站了很久,回来的时候正好看见三叔坐在板凳上,做着手摸胡须的样子,两眼放光地看着我,这种眼神我见过,就是猫看鱼的眼神。我的心顿时掉进了黑暗的万丈深渊。

之后我就每天过着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的生活。三叔让我给他洗衣服裤子臭鞋,出大太阳叫我去干活,他在长板凳上睡得像头死猪。我小时候最爱到河里凫水,但是却不敢泡太长,要是他想到了让我做什么却大半天找不到人,绝对要脱一层皮,那种惶恐的心里非身临其境是不能体会的。记得有一次下大雨,他叫我去放牛(千万不要以为他善待动物,他简直不把牛当牛看),下那么大的雨谁去放牛?我就是牵着牛走在路上都不好意思,下大雨还牵着牛往外走,别人会怎么看我?所以我支吾着不去。没想到那家伙找来一根金竹条,把我打得跳来跳去,哭爹喊娘。额头上都起了几个大包,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捂着额头上的包,哭着跑了。我永远忘不了当时在雨中哭着奔跑,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的那种滋味,只觉得自己是一个天不要地不收的人,内心好委屈。

虽然不太喜欢奶奶,但是她给我做饭吃,偶尔还会给我洗衣服。有时看不惯三叔打我打得狠了,还会在旁边劝一下。我发誓她劝三叔别打我的声音绝对是我那时听到的最动听的声音了。所以相对三叔这个变态来说,奶奶已经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了。于是我慢慢的改变了对奶奶的看法,心里对她产生了依赖。我渐渐发现她做的菜真好吃。譬如把大头萝卜切成丝晒干后和着蒜叶吵瘦肉,酸萝卜丝做汤菜,炒酸茄子,榨肉,糯米灌辣椒。还有很多,反正我觉得她做农家菜、特制菜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了。奶奶也很懂得养生,夏天晚上一般都有油茶稀饭,她经常夸我是个很懂事的孩子,说我懂得吃饭只吃七八分饱。我发觉她其实也是一个很近人情的人,很懂得关心人。晚上睡觉时,她会把我的枕头(就是几件旧衣服)叠得高低适宜,基本上每次中午放学她都是把饭煮好的。我其实也是一个很有孝心的人,奶奶对我好我也很孝敬她。记得有一天出大太阳,我在场上买了一支雪糕,我咬了一口觉得非常好吃,不知怎么想起要是奶奶吃到雪糕那她该多么高兴?于是我兴奋的往家里跑。从场上到我家,平时正常走要花二十分钟,我虽然跑得快,但是三十多度的天,等我跑回家拿给奶奶时,已经是一根光棒棒了,上面残留着可怜的一小块(那时的雪糕外面是用纸包着的)。

就这样我跟奶奶一起生活了三年,短暂的三年,却让我一生铭记。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我发现奶奶是一个多么“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的人。现在就连冬天她都不到大伯家去烤火,我偶尔回家时她留我吃饭,她从来都是把我吃的菜与她和爷爷吃的分开。我是一个沉默的人,奶奶每次见我这样都对我说,年轻人要有朝气,什么事看开一点。

有几次次我回家,看见奶奶坐在残阳的余晖里,我都想哭。我不只一次在心里哭着问自己,奶奶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我真想她的生活更丰富多彩些,而不是每天坐在凳子上,或是在屋子周围走走。我要是能让她永远健康、年轻不老那该多好啊?

奶奶,我每次从远方回来想给你买好吃的,却没钱,你知道我有多内疚吗?我想笑给你看,让你认为我活得很开心,却笑不出来,我好难受啊;我想让你永远健康永远不老,却又是妄想。如今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心里望着你的影子,每当梦里思恋纠结的时候,我哭得好伤心。

【篇五:奶奶有一个美丽的名字】

多少年来想起奶奶,想用我笨拙的文笔怀念我的奶奶,却发觉还是那样心痛得难以下笔,不敢回忆不敢去写。昨天晚上丈夫在切洋葱准备做一个洋葱炒鸡蛋,说着洋葱我突然想起我的奶奶,她的名字的音正好与洋葱同音,阳春,是的,刘阳春,我的奶奶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想到这里心里好像被什么刺痛了一下,眼泪差点涌了出来。时光过去了多少年,在心里在梦里想起奶奶我仍然是感到锥心般的疼痛:醒着想起她的时候则是泪流满面;在梦中梦见的时候则是嚎啕大哭。

奶奶离开我们已经是整整24年了。在这之前我对于人们的离开人世并没有深切的体会,看着别人家的亲人离去,我虽也跟着掉泪,但毕竟不是自己家的亲人,正如陶渊明诗中所说的:“死后何所到道,托体同山阿,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但是奶奶是第一个离我而去的亲人,真正让我体会了痛失亲人的滋味。记得好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奶奶只不过是暂时离我而去,过一段时间会回来的,这种感觉持续了多年,直到时光的流逝逐渐淡化了我的痛苦之后,我才认识到奶奶已经永远离我而去。但是只要一提起奶奶,我仍然会泪流满面。

我的奶奶出生于上个世纪的1917年,我的外曾祖父是一个木匠,但是一生却没有给自己建一所房子,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流浪日子。奶奶兄妹五个,老大就是我的舅公,老二是我的大姨奶奶,我的奶奶则排行老三,下面两个妹妹,最小的妹妹早夭。由于外曾祖父的居无定所,奶奶兄妹几个的人生从童年起就打上了不幸的烙印。舅公这个唯一的儿子由于娶不起媳妇给人家做了上门女婿,我的奶奶和两个姨奶奶则分别在几岁的时候,在一般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度过童年的时候就被送到别人家里去做童养媳,开始了她们凄美的一生。舅公年轻的时候参加过红军,可惜后来写了“自首书”,这成为他人生中的一个污点,他在我出生前几个月的1970年自杀,不知道舅公的自杀是不是与这件事有关,我可怜的舅公,虽然我没有见过他,我仍然惋惜他悲剧的一生,谁不留恋生命呢,何况还有妻儿老小,舅公在决定结束他的生命的时候,心里该是怎样一种决绝。记得我的爸爸后来入党时,政审都要调查舅公的这段经历,在那样的时代有一个这样的舅父当然是通不过了,直到后来环境渐渐宽松了,爸爸三十大几才入党,但是爸爸对舅公是没有半点怨言的。我的大姨奶奶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守寡,后来再嫁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日出,我的大表姨的三个儿子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全部考上了大学,那是在乡村该是怎样一种荣耀呀!大姨奶奶晚年的生活应该是很幸福的,八十多岁去世。我的小姨奶奶在两岁的时候到姨公家里去做童养媳,婆婆正如萧红的作品《小团圆媳妇》中的婆婆一样,疯狂的虐待自己的媳妇,我的姨奶奶饱受折磨,长大成人后和姨公结婚,直到婆婆过世才过上了舒心的日子,去年八十多岁去世,也是儿孙四世同堂。奶奶的命运也比几个兄妹好不到那里去,四五岁就到我家里来做童养媳,虽然我的曾祖母早逝,上面没有婆婆,但是有一个大姑姐也是如婆婆般的厉害,我奶奶的日子也好不到那里去。我姑奶奶晚景很凄凉,女儿不孝顺,奶奶不计前嫌对姑奶奶很好,我记事的时候就记得奶奶经常做了姑奶奶喜欢吃的菜,让我们去叫姑奶奶来吃。

爷爷和奶奶结婚之后,生了七八个儿女,但是活下来的只有四个,我的爸爸排行第四,由于上面的两兄一姊都是早夭,爸爸就成了实际上的老大,爸爸和大姑妈之间还有一个弟弟也是早逝。想想奶奶年轻的时候都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奶奶就是我们姐妹童年的启蒙师,我今天的性格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奶奶的影响。我的奶奶有一颗善良的心,她常常对我们讲她生爸爸的时候,正是寒冬腊月里,家里来了一家子讨饭的,父母带着几个子女要在家里借宿,曾祖父不同意,是奶奶力排众议,让这一家人在堂屋里住了下来,还给他们端来热腾腾的饭菜,一家子是感激不尽,还抱了我的爸爸。在今天,60年后的今天,由于奶奶的善良带给别人冬天里的春意,使我想起来仍然是感到暖融融的。对外人尚且如此,那么对子女孙儿们、家人、亲人们,奶奶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与付出,对外甥、外甥女、侄子、侄女们奶奶是如自己的儿女一般的关心。奶奶的一个堂妹早逝,留下一个儿子就是我的表叔,表叔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我家来度过的,后来奶奶过世,表叔像失去母亲一样的伤心难过。

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奶奶在家里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家因为有了奶奶是如此的温馨,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放学回家,都会有热腾腾的饭菜等着我们。后来我和妹妹上了初中每到周末一定是归心似箭,想到家中的奶奶一定是翘首以盼,心中常常是很甜蜜的感觉,而到了星期天的下午我们又依依不舍的离开家里,期盼着下一个周末的到来。多年之后奶奶离去,爸爸妈妈忙于生存,每次回到清冷的家里,想起奶奶心就如刀割般的疼痛。想到年少的不更事和没有能力,而今当我们有能力来孝顺奶奶时却已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对奶奶好负歉,我的奶奶是只有一只眼睛能看得见的,另一只眼睛不知是什么原因看不见,但是我们却把她当成是和我们一样有两只眼睛的人,从来不曾考虑她的痛苦与不便。奶奶在的时候我们只知道索取她的爱与关怀,而对她的关心太少了,从来不曾问过她需要什么,我们心安理得的享受着她的给予却没有去付出。奶奶对不起,我希望你在九泉之下听得见我的道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奶奶的名字,阳春,到么动听的名字,我的奶奶也曾有过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也曾走过如靥似花的青春年少,虽然我记事的时候,她已步入老年。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提笔写下我的奶奶,心中却早已是岁月如歌。奶奶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篇六:奶奶,走好……】

日月交换,天马行空

流星滑过,眨眼消失

从小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奶奶带我们三兄妹

奶奶照顾我们衣、食、住从来没有松懈…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过掉,在文明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中我也伴随的长大,这一年我已是少年,而奶奶也回老家了。

那天看到了以前的照片,那是一张我小的时候奶奶抱着我的照片。虽然有点模糊但也能看清楚奶奶那张慈祥,温柔的面孔。那时候的奶奶比较年轻,漂亮,那时候的我很小也不懂事…

小时候对我来说没有印象,想不起喜欢什么、爱吃什么,更想不起自己多么调皮、多么捣蛋,一切的一切似乎是一张白纸。但我记得那张圆脸,慈祥的面孔,那个有什么吃的会留给我,那个教我懂事,照顾我长大的人-那是我的奶奶。一个善良的奶奶,一个特别关心我的奶奶…

……

虽然很多的记忆在成长中失去了种子,但总在脑海里出现那模糊又熟悉的画面。

我记得我上六年级的时候,因为要上晚课所以当回到家的时候都是9点多。每次回到家里奶奶都还没有睡觉,不管天寒地冻都会开着灯等着孙子回来…

……

这几天每当想起的时候就想哭,那天如果我早点回来,如果我骑车快点,也许能看到奶奶最后一眼。就差一个多小时,一多小时让我看到的却是躺在床上不会说话的奶奶,她穿着新衣带着头冠,脸依然那么慈祥,那么温和。我没哭,我不哭,因为我知道如果奶奶有灵的话也不想看到我伤心难过-因为她疼我。

那一夜我坐在旁边、

我多么希望这是一场梦。

我多么想再听到:县生、我要喝点水,要热的,这冷的倒掉。

可是没有,那夜奶奶依然静静躺着……

就这样,奶奶回家了。回她的老家,那里是个美丽的地方,是个幸福的地方。

奶奶,这两天这里好冷。不知道您老家那边冷吗?如果冷多穿点衣服啊…

【篇七:怀念奶奶】

再过一个月,奶奶去世已经整整二十五年了,但有许多事却仍然清晰犹如昨天,这恐怕是因为奶奶的晚年正是我的童稚时期,正因为有奶奶,才是我的饥饿苦难的童年有了些许亮色,正因为这些回忆是那么苦涩,所以才时时难以忘怀。

关于奶奶的身世,我知道的甚少,只记得奶奶是裹着小脚的,我便以为奶奶是富家小姐屈尊下嫁到我们李家的。因为我想,只有衣食无忧的人家才有条件给女孩裹脚,用一间四面都是高墙的小房子,把将要长大成人的姑娘藏匿起来,再选个好人家嫁出去,获得一份丰厚的嫁妆。贫苦人家是没有条件这么大方和奢侈的。几十年后,我们李姓的长辈大多故世,我只有向学问不多的母亲请教。母亲的一番话,彻底否定了我原先想当然的假设。母亲说穷人家的女孩子也要被逼着裹脚的,不然的话是找不到好人家的。找不到好人家,没有像样的聘礼,那岂不更是吃了大亏,因为女儿本是赔钱的货。母亲给我现身说法,说我外家世代是穷人,但小时候就被外婆逼迫裹了脚,痛得整天坐在门墩上哭,还要被逼着每天挎个挎篮满山架岭寻猪草。幸好全国妇女解放运动开始,我外公训了外婆一顿,母亲才得以幸免。母亲说,我奶奶娘家是甘溪冷水河(冷水河那个地方我小时候去过,从老家大岭柏木垭过去不远就是,是父亲带我去的),十三岁时坐着小竹椅,被二个人抬到马蹄沟李家作童养媳的。我现在才终于明白了,奶奶为什么会从冷水河“嫁”到马蹄沟李家这个叫寨沟的小地方来。奶奶多次告诉母亲,她小时候在我们李家受尽了折磨,我太婆竟然让我奶奶像狗一样,晚上睡在小手磨下面,我的大奶奶也经常在公婆面前搬弄是非,我奶奶一挨打,她就高兴得手舞足蹈。人说三十年媳妇熬成婆,我不知道奶奶是怎样从十三岁熬到七十多岁,还转过一次房,养活大了四男四女八个后人。大婆什么样儿我根本没见过,我太婆不用说是熬不过我奶奶的,从这一点上说,奶奶是个胜利者。我的奶奶是个聪明人,我不知道母亲是否明白奶奶的言外之意。看来,普通的农家生活是不需要多少学问和高深知识的。

我六七岁的时候,奶奶已近古稀之年,父母整天在生产队里劳动,整个家务活全是奶奶一人承担。奶奶就是用那双被折磨成残疾的畸形小脚,整日里不停的扭来扭去,为全家人洗衣、做饭、喂猪,操持家务,带我们一邦小屁屁孩那只是算作捎带。穷人的孩子风吹雨打天照应,雨里爬泥里滚和尿泥吃土巴,得了病找单方,比如感冒发烧,就满土墙上找有罩网的蜘蛛,掐了头泡水喝,找不到蜘蛛就到山上挖一把柴胡或拉一把连翘,若是脾胃受寒肚子痛,就挖一块灶心土,冲了泡水喝,只有如此这般。若是病得厉害治不好,那就小命玩完,挖个坑埋了便了。那时候只管干活,只要每天出工就行,没人管女人的肚子该不该生孩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穷得什么都没有,就是孩子多。能够从那个年代里活过来就是命大的。我身上有两处印痕就是那个时代留给我记忆深处的财富。

冬春晴朗的日子里,奶奶还要带着院里大点的孩子到很远的荒坡野地去寻野菜。那掰过包谷的火烧地里,有毛菇菇、苦菊、小蒜,还有在冬日的阳光里,开着可爱的小黄花的蒲公英。若是运气好,还可以在被寒风吹光了叶子的包谷杆上,找到一二个鸟蛋样的小包谷棒儿,宝贝似的拿回家,晚上在火炉里用土罐熬上几个小时,等到熬开了花,再放点盐末,那滋味绝对胜过现在在什么山庄、酒家吃大宴。

跟奶奶在一起久了,就觉得奶奶走路和一般人不一样,主要是用脚跟着地,走起来一扭一摆很不稳当,还要借用两臂保持平衡,好像很夸张很做作,总像是在台上演戏似的,让人觉得好笑。不像我们风风火火的,一动身就跑出去好远,每次上坡奶奶总是一手挎着篮子,一手拄着拐杖,一边走一边喊,让我们小心,让我们等她,我们总是笑着跳着,让奶奶跑快点来追我们。奶奶为了让我们和她一起走,就得经常不断地讲淡话、说谜语哄着我们。什么狼外婆要吃门墩门锁门要点;什么富家小姐嫁了个穷汉,老丈人嫌贫爱富;什么财主的傻儿子拿钱学说话等等。还说许多谜语让我们猜,什么“阳山下来个哼啊哼,披个蓑衣捞个称”,什么“白手巾包黑豆,上阳坡撒一路”,什么“高山下来个黑狗子,天天早起在火炉烤肚子……”

奶奶穿得鞋和我们小孩的鞋大小差不多,只是头里尖尖的,上面还绣着花。腿脚长年扎着二三寸宽的裹脚布。我们不知道奶奶为什么老是把脚裹着不许我们看,我们也从来没见过奶奶的脚是什么样儿,奶奶更是连问都不许我们问,童年的心里对奶奶那双神秘的脚充满了好奇。只要奶奶一动鞋,我们就跑过去爬到奶奶跟前,看奶奶是否要脱脚,但奶奶每次见我们一来,就把脚往我们脸上、鼻子上蹭,笑着骂我们,要我们闻、要我们尝,我们只好大笑着跑开。要看奶奶的脚到底是什么样子,成了我们饥饿乏味的童年生活里最大的盼望。

三月里的一天中午,三大的女儿年月喘吁吁地跑来,神秘兮兮地附在我耳边说:“大哥,刚才我看见婆把一盆水端到堂屋楼上去了,婆怕是要在楼上躲着我们偷着洗脚呢。”我们几个一听到这个消息,个个眼中放出异样的光彩,就像突然发现了寻找了许久的宝藏一样兴奋不已。立马悄悄地向堂屋靠近,走进堂屋,个个把食指竖放在嘴边,作出禁止出声的动作,猫作腰轻手轻脚地来到楼梯边上,大家都噘嘴让我先上,我是老大就当仁不让要先睹为快了。我在上梯子的时候,明显地听到了自己那咚咚狂跳的心音。四十多年前的一幕清晰如昨:天哪!一点不错,奶奶确实躲在楼上偷着洗脚。我看到的是怎样的两个脚啊!是两截短而粗的莲藕,不,形状虽像却没有莲藕的细腻光洁;更像是两个快要腐烂的白萝卜,白苍苍的没有活气;头尖尾大,又极似用旧了的梨铧,反正是没有一点血色。裹脚布零乱地扔在楼板上,奶奶正低着头,全神贯注地洗她那一双从不让我们看的小脚。奶奶弯着腰,一缕光柱从石板房缝隙里斜射进来,明晃晃地照着奶奶满头的白发,落在脚盆前面的楼板上,万千的尘埃全都在那缕光柱里跳舞,时间好像就在此刻凝固了,这个特写镜头就这样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了。因为只有一架楼梯,后面的人肯定看不到,我正在出神,不知后面那个弟妹喊了一声:“哥,让我也看一下,”这一声惊得正在洗脚的奶奶浑身猛得一震,踩翻了脚盆,奶奶气得浑身乱颤,也顾不上裹脚穿鞋,一下子从板凳上坐起来,端起还没有倒完的洗脚水,向我们使劲泼过来,我们上面的几个来不及一步步地下,惊得滚下楼梯,跌得鼻青脸肿屁滚尿流,爬起来,顾不上痛疼抱头鼠窜,远远地只听见奶奶还在楼上大声的骂我们不成器、没出息,等娘老子回来告状等等。奶奶这回真得是生气了,我们吓得躲得远远的,像是闯了大祸似的,直到天黑也不敢回去见奶奶。

我在安康师范读书的时候,奶奶奶已是近八十高龄的人了,但身子骨依然硬朗,放寒假回家,拿学校发还的伙食费买了一瓶两块多钱的大曲酒,是什么牌子的我忘了;是50度还是52度,我也记不清了,反正度数不低,这是我们家喝瓶子酒的最早记录。过年的时候,我先给奶奶敬上一盅,奶奶一边喝一边咂嘴,连说好酒,一次能喝四五盅,大家都高兴的说,奶奶的身体好。

我那个时候梦寐以求的就是有一台收音机,工作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拿自己挣的钱,卖了一台17元8角的箱式木盒,外形较大的收音机,放假回家自然要带回去。奶奶毕竟年事已高,虽然没有什么大毛病,就是一走动就嚷脚痛,已不常好走动,平时总是在床上躺着。我把收音机放在奶奶睡觉的床头,奶奶抿着无牙的嘴微笑着,听得认真极了。那时候收音机在农村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人们称作“洋戏匣子”。奶奶最喜欢听得还是戏曲节目,一边听一边啧啧咂嘴说:“这是男人在唱,这是女人在唱,还有锣鼓加司。真是怪了,这么热闹,这些人都哪儿藏着。”双手在木盒收音机上,上上下下的摩挲着,摇头感叹神秘不已的说,想不到这么大个小匣匣里,能装那么多人。节目主持人说:“听众同志们,这次节目播送完了,”奶奶听不懂普通话,竟大声笑着说:“哈!哈!人家说人家不玩了。”于是再摸摸收音机,微笑着满意地睡下了。奶奶常对人说我孝顺,我很惭愧。她终于忘记了我带头偷看她躲在楼上洗脚的事,不再嫌我淘气。

奶奶临去世前的一段时间,不知为什么变得很感伤,经常是泪流满面。我小得的时候,生活是那么艰难,却从未见奶奶流过泪。我不知道人到了晚年,自知来日无多的时候是不是都这样。天气晴朗的时候,奶奶有时候也在坐在外面的小椅子上晒晒太阳,每逢过路人,奶奶总要问和她年龄相仿的人怎么样了,还好吗,如果来人说那人已经过世了,奶奶就泣不成声地连声说都走了都走了,我也快了。每每因之好几天,奶奶都一直处在伤感之中。

据史料记载,緾足之风的始作俑者是南唐后主李煜,他的词写得确实不错,我很欣赏,可惜他对女性的*,竟然到了变态的程度。他颓废荒淫以至于此,活该要被亡国,当他在作阶下囚的日子里,以泪洗面苦吟什么“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当他最终被政敌毒死的时候,是否曾经忏悔过,他做了一件多么不该做的事,他开一个多么不该开的头。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行之,緾足之恶俗至此之后不绝。明清文学作品中(以至于近代)写到女人裹脚的非常多,甚至是不厌其烦大写特写什么三寸金莲,当代作家冯骥才不是就写过一篇小说《三寸金莲》么,《聊斋志异》中写到那些无聊的读书人竟用女人的花绣鞋倒酒喝,变态之甚令人作呕。秋风吹枯草哪有不倒伏的,恶俗成习。于是评判一个女人的标准,一切都不重要了,就只剩下一双脚和一张脸了。民间不是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么:男家请人去看某女人才如何,那人捎去一个条子,上面写着“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因为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男家就想当然地断成了“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这门亲事就这样成了,娶过门之后,男家后悔不已,责问那说话的人为什么骗他,那人对他说,我给你说得很清楚,是人才十分丑陋,并无一双好脚,你怪谁呢?人才丑陋的原因就是没有一双好脚,不知是可笑还是可悲。你看一下成语“评头品足”,就知道女人的脚已经与头脸居同等位置,你再细审这个成语更有问题:“评”者评论、评价、评判是也,而“品”就有尝一尝、吃的意思,如品尝、品味。是不是叫人恶心。有人撰文评论说,女人裹脚是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悲剧,更是上流社会男性变态的性需求的表现。此论颇为中肯。可怕的是这种变态的审美观并没有彻底消除,时而故态复萌,小说《废都》里那个西京有名的作家庄子蝶,不是一看到唐婉儿的脚就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两人从此就上演了一出,堂而皇之的你死我活的婚外恋闹剧么。

实际上对女性自身而言,她们的真实心理到底是怎样的?我奶奶,这个二十世纪的同龄人,一个不识之无的地道的农村妇女,为什么到了垂暮之年,对缠足这件事还如此讳莫如深,何况她所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未凿的山野小屁孩,是她的亲孙子,她那双缠过的脚有什么刻骨铭心的隐痛,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以至于以我为首的五六个小屁孩——她的亲孙子亲骨肉,只是为了满足童年的好奇心,竟会如此深深的伤害了她那可怜的自尊心呢?由此可见,那些对三寸金莲赞叹不已的,只是男人笔下的自我满足。也许是我孤陋寡闻,的确,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哪个女作家(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大声为女性缠足唱过赞歌。以我奶奶为例,缠足不仅严重损害了妇女的身体健康,是极残酷极不人道的,更为严重的是对妇女终生的心理伤害和摧残。我记得孔子说过一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倘若人生真有轮回的话,奶奶如今正当青春好年华,在今天这个空前开放的社会里,是再不会有谁逼她缠脚了,我祝愿奶奶来生活得比我更好。

【篇八:奶奶】

奶奶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

小时候,我听大人讲:奶奶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从来没有读过书。我的爷爷当时在我们家里算是一个有文化的人。他和奶奶结婚后,曾经教过她一些简单的汉字。在生产队干活的时候,会计少给她记了一天工分,她拿着一本写得七拧八歪的小账本,大声地和会计理论,对方终于认输。

爷爷从军队转业后到南方工作。奶奶在老家一边抚养父亲,一边照顾太爷太奶,整整十几年,很不容易。有一段时间,爷爷被打了“右派”,不再往家里寄钱。太爷太奶很不满意,便把怒气撒在奶奶的身上。奶奶强忍着委屈,依旧每天在生产队干着繁重的农活。

后来,爷爷把奶奶接到了身边,两人感情越来越深。奶奶对他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

我九岁时,爷爷在奶奶的催促下,让父亲把我送到了他们所在的城市,和他们一起生活。我第一次见到了奶奶。奶奶长的很普通,还缠了足。在我的印象里,她总是留着半发,穿着朴素的衣裳,却很干净。

在城市里,象奶奶这种“缠足”的人,几乎太少了。但是,奶奶从不“怯阵”,每天都会很早地起来,到菜市场买菜。有时,她会为了节省一角钱和小贩们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她不认得称,但是却总盯着秤杆子,装作很内行的样子,以至于“骗过”了很多小贩,不敢唬弄她。

她省吃俭用,从不不乱花一分钱。她很少去商店为自己买现成的服装,只是扯些便宜的布料,自己大胆地裁剪缝制,虽然穿在身上显得有些不合体,但是她依旧坚持着。每天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她的一双小脚和“特殊”的衣着常常招来异样的目光。不懂事的我扯着她的衣襟问:“奶奶,他们瞅我们呢。”奶奶总是平静地回答说:“奶奶的衣裳做的好看,他们气的慌呢。”

别看她对自己那样苛刻,却常常督促爷爷:“儿子儿媳在乡下缺钱咧,给他们邮些去吧。”当时,农村虽然有些困难,但是,我的父母却常常收到远方的汇款,度过了一道道难关。

奶奶是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妇女,她的生活圈子很小,不可能作出什么大事;但她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为了我们这个小家,她付出了终身的努力。

奶奶,虽然你走了这么多年,我们仍然深深地爱着你,想着你呀。奶奶,你听到了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