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素材还原与运用揭示

2014年高考优秀作文素材还原与运用揭示

时间:2014-10-15 来源:阅来网

  江苏卷·高考佳作之一:

  青春永不褪色

  江苏一考生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终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逝,他们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儿”。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晚年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乐观,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语,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最终只能无奈地倒下。而学会忘记,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须难得的一份沉稳。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且永恒。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暮气沉沉?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以激情为戈,又怎会青春早逝呢?

  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耀眼,永恒!

  【素材还原】

  ①素材还原现场一:

  一位小女孩见到衣衫不整的爱因斯坦,并没有因为爱因斯坦是伟人而畏缩,而是直接说:“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能记住吗?”她问。“也许能。”

  【还原链接】典例印证,支撑论点。考生在第二段提出了一个符合青春本质特征的中心论点:“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而这样一个相当新颖、深刻的观点,需要极具说服力的论据来证明,于是考生巧妙引入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相遇的著名故事,并且运用反问句“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强化了立论的正确性。

  ②素材还原现场二:

  初贬惠州,尽管仕途步入绝境,甚至连生计都成问题,但此时的苏轼依然以他一如既往的乐观精神,寄情于惠州的山山水水,流连于当地的清风明月,遍尝岭南的四季佳果,享受生活的甘甜与苦涩。他赏梅:“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他酿酒:“烂煮葵羹斟桂醑,风流可惜在蛮村。”他垂钓:“日初下照,潜鳞俯见。意钓忘鱼,乐此竿线。”此景此情,让苏轼真切体会到“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的生活真谛。

  【还原链接】概述事例,表明观点。为了有力地论证文中的一个重要分论点“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考生极有智慧地用“苏轼晚年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之语加以概述,既有人物典例,也有观点倾向,恰到好处。

  运用揭示

  ◎示例一:探本溯源,爱因斯坦划时代的巨大科学成就归功于他不泯之童心——永无休止的好奇心。由于发现光电量子效应获得诺贝尔奖,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明星,声誉如日中天。但爱因斯坦的童心依然不变。童心表现在好奇。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为的是想知道“空间和时间究竟是什么?”归根到底,好奇心是科学发现永不枯竭的源泉。

  【运用亮点】引申题料,深化文旨。考生佳作中所及爱因斯坦的“童心”表现在此段文字中有所引申,且深入探究保持不泯“童心”与科学发现及其成就取得的密切关系,链接了“青春”本色的源头,启人心智。

  ◎示例二:若说被宠赏时的东坡如一杯豪酒,那么落难之后的东坡应如一盏清茶了。豪酒浓烈,难免伤人伤己;清茶淡雅,更可养身养心。正是因有了对生活的旷达超脱,使得他不怨不嗔不怒。到了黄州,尽游赤壁,“诵明日之诗,歌窈窕之章”;到了苏杭,“写”下了“最长最美的一句诗”——苏堤;到了偏远、蛮荒的岭南,欣然做个饕餮者:“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所以,他拥抱了清风明月,拥抱了苦境中一丝美味带来的欣喜,最后拥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至臻境界。

  【运用亮点】切合题旨,暗合反证。此段文字形象地展现苏轼失意泰然的人生态度,既切合考生佳作“青春永不褪色”的题旨,也暗合文中“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终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逝”的反证说理。

  江苏卷·高考佳作之二:

  书中自有颜如玉

  江苏一考生

  今晨坐校车经过商厦时,一幅超大的化妆品广告牌吸引了我的注意。女明星光洁的脸蛋,真担得上《洛神赋》中那句“肌若白雪,齿若含贝”,广告牌上赫然大书“不朽的容颜”,更是让我唏嘘不已。

  随着科技的发展,女人的青春靓丽似可永驻了。各种化妆品日益塞满了女人的口袋。为了追求不朽的容颜、不朽的青春,她们愿意打针,每天花许多时间保养、拍脸。

  但,何为不朽?真正的青春是否只停留在皮相之上?
 

  窃以为青春是一种情怀,一种状态。女人的青春,不是一场流水逐落红般转瞬即逝的游戏,应是清照未嫁时提鞋疾走的娇憨而腼腆的笑容;卓文君当垆美酒,半截藕臂轻露的勇气和坚持;昭君出塞面对未知的茫茫大漠的无畏与坚毅。青春,并非肤白貌美时期的代名词,而是一种美丽情怀的集合体,是每个女人在任何时期都可以拥有的不朽。

  杜拉斯八十岁时仍能笑称:“我还年轻,青春正好,及时行乐!”我私下猜想,年轻导演欣赏她的绝不是皮相,也不是那种放浪形骸的生活态度,而是杜拉斯的内在气质与精神涵养。正是这种美质,使杜拉斯青春不朽,魅力常存。

  古人劝读时,总会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想,这句话用于女人身上倒是再合适不过了。见过许多年华正好容貌佳的女子,却眼神空洞、语言乏味、满腹稻草。她们通晓最新的时尚潮流,但对文采风骚、传统文化面色讪讪。画家陈丹青在《草草集》中,曾因林徽因中学时代的照片而无限感慨。当今域中所谓的“校花”们,如何与林相比?可惜林是早早去了的,否则,老年的她定是青春不朽、风韵常存的吧。

  每个女人都是渴望爱与美好的天使。青春,是她们心中永恒不变的神话。她们追求着,从古时的胭脂水粉,到如今品种繁多的“欧莱雅”们,更有甚者竟去整容削骨。她们读错了“青春”。

  青春不是只开一季的繁花,而是永久的由内而外的美丽。三毛说过:读一本书,你自己尚无知觉,字字行行却已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你的容颜。

  女人,多读书,多思考,随着日影飞去,诗入心田,你必能“青春作伴好还乡”!

  【素材还原】

  ①素材还原现场一: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从成都回到卓家所在的临邛,变卖车马,买一酒店,文君在店堂卖酒,相如和佣人酒保一起洗涤酒器。这就是“当垆沽酒”的故事。人们常以此比喻美女卖酒,或表现饮酒和爱情,同时也常用来描写蜀地风情。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诗“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陆游《寺楼月夜醉中戏作》:“此酒定从何处得,判知不是文君垆。”

  【还原链接】叙议结合,论证得体。文章第4段首句“青春是一种情怀,一种状态”,回扣题料,摆明论点,此为“议”;随后推出“女人的青春,不是一场流水逐落红般转瞬即逝的游戏,应是清照未嫁时提鞋疾走的娇憨而腼腆的笑容;卓文君当垆美酒,半截藕臂轻露的勇气和坚持;昭君出塞面对未知的茫茫大漠的无畏与坚毅”,采用“叙”例之法,佐证论点,严谨得体。

  ②素材还原现场二: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一个令当代法国骄傲的名字。她的美丽桀骜、迷离多思,挣扎在爱的孤绝境地又永远在追寻的姿态,以及与她本人气质极像的创作风格,都让人过目难忘。人们往往视她为作家,因为她文学作品的数量与荣耀,因为她对20世纪的一代读者及多位知名作家的深刻影响;而与此同时,她的另一面被忽视了,那就是作为电影作者的玛格丽特·杜拉斯,她具有的内在气质令人神往。

  【还原链接】以例证理,深刻揭示。考生选用了极具典型色彩的人物素材入文,借法国女作家杜拉斯八十岁时的笑称“我还年轻,青春正好,及时行乐!”,正面阐释了具有内在气质与精神涵养,方能青春不朽、魅力常存的道理,说理深刻。

  运用揭示

  ◎示例一:岁月流金,铭记青春风采;年华似水,践行青春誓言。停下脚步扪心叩问,相伴青春的梦想如今安在?青春易逝,情怀不老,惟因梦想在心中永恒。一辈子只有一个青春,心不老,青春都可以拥抱,再跌宕的梦想都值得以青春托付。张晓风曾说“青春美到,无论怎样度过,都是一种浪费”,可即便是浪费,青春也永远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情怀。青春可以逝去,情怀却不会老。

  【运用亮点】丰富素材,形象演绎。此段文字,紧扣“青春是一种情怀”的中心文旨,以“岁月流金……青春誓言”的对称整句着色,用“相伴青春的梦想如今安在”的抒情笔调渲染,把“青春易逝,情怀不老”的观点印证得触手可及。

  ◎示例二:如果在青年时期为了留住美好而企图让时光停驻下来,是无端的和虚妄的,然而将青春利用起来,好好地去奋斗,不正是在岁月的酿造下让青春氤氲出浓郁的醇香吗?

  美国将军麦克阿瑟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曾把一首名为《青春》的诗歌带在身边;仁川登陆后,麦克阿瑟给日本带来了民主和法制,也带来了《青春》。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把《青春》当成终生回味的诗篇,从中得到人生的启悟。可以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运用亮点】切合论点,拓展议论。文段先用“如果……”的假设论证和“让青春氤氲出浓郁的醇香”的比喻论证,切合论点展开议论;再以美国将军麦克阿瑟、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有关《青春》的事例,具体而深入地说理;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的结论,令人信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