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志大全 >养蚕日记

养蚕日记

时间:2014-07-26 来源:阅来网

  新成员
 
  5月8日 星期三 天气 :晴
 
  终于盼来了!妈妈带回来两盒蚕宝宝,一共20条。一盒是彩蚕,结的茧是彩色的;一盒是普通的蚕,结的茧是白色的。它们这会儿比一根牙签粗不了多少,白白的、丑丑的,不过还是蛮可爱的。蚕宝宝们可能吃了,我每天要喂它们三次桑叶,而且它们吃桑叶的速度很快,先是啃开一个缺口,然后从左啃到右,再从右啃到左,就这样一遍一遍不停地“扫荡”,一会儿功夫,一片大桑叶就只剩了个“骨头架子”!
 
  6月7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一天,我放学回家,吃惊地发现有两条蚕吐丝了,其中一条的丝竟然是橙色的。不过它们把丝吐在盒盖上了,妈妈说要给它们搭个架子,让它们在架子上吐丝,这叫“上山”。我们很快就搭好了架子,可是折腾了一整晚,直到我上床睡觉时,它们都不愿意上我们特意搭好的“山”。看来蚕宝宝们和我很像呢:不爱受拘束,更爱自由!
 
  蚕宝宝们总是趁我上学或睡觉时结茧,害得我总是看不到具体过程,这让我觉得有点儿遗憾,不过能看着它们成长已经让我很开心了。白乎乎和亮澄澄的茧分布在盒子四周,漂亮极了!妈妈说,这些茧的丝抽出来后就可以集中在一起做成蚕丝被、蚕丝衣服了。哇啊,真是棒极了!可是妈妈还说了,做一件合适我穿的蚕丝衣服,需要的蚕丝多得不得了;我养的蚕即便全吐丝,还不够做衣服的一角。看来我指望这几个蚕宝宝吐丝给我做衣服呀,是没戏喽!
 
  6月10日 星期一 天气:晴
 
  妈妈整天都说我笨,我老不服气。奇怪的是,我养的蚕里也有一条“笨蚕”。别人都吐丝把自己围起来变成了一个茧,但它却把丝吐成一张“被子”盖住自己,然后躲在“蚕丝被”下呼呼大睡,一直到现在都还没变成“蛾子”。为什么这个蚕会这样,我们问了很多人,也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找到答案。妈妈说它是蚕里的“笨蚕”。我不知道它听了会不会也和我一样不服气,也许人家一点儿都不笨,只不过是有个性嘛!
 
  6月17日 星期六 天气:晴
 
  这是养蚕以来我看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一个场景,一条蚕脱茧而出,成了一只飞蛾!虽然那个茧结在报纸的后面,但它还是难逃我的“法眼”。小蚕先是咬穿了茧,从小孔里努力地把头挤出来,随后出来的是身体,扭啊扭的,不一会儿就全从茧里出来了。瞧它们胖胖的后尾,真是可爱极了!
 
  陆续出来的蛾子开始交尾,产卵。妈妈说,我养的蚕即将有下一代了,我期盼它们快点儿变成小蚕,我很想再一次亲历它们的成长!
 
  (指导老师:冼丽崧)
 
  名师点评
 
  日记体是写作中的常用文体,但不是所有内容都适用,把蚕的成长通过日记的形式表现是个好想法。在写作前,构思文体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张成辉同学较好地掌握了叙述技巧,内容杂而不乱,从外形的变化,到进食的变化,到喜爱之情,层层递进,养蚕的经历不仅仅是付出,更是收获。四则日记构成了蚕的一生,日记的语言平实,从蚕作茧自缚到破茧而出,详略得当,有提炼也有总结,有记录也有感悟。建议在语言方面加强锤炼,在描述一件事物的时候不是让文字一条直线走到底,而是让文字有曲线和韵律,哪儿制造悬念,哪儿埋下伏笔,这样能提高作品的可读性。(逄静老师)
 
  沈帮主点拨
 
  我一向主张我们要在生活中多与动物接触,在动物身上能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很高兴看到张成辉同学通过对蚕的观察感受到生命的惊喜,这是很珍贵的体验,特别是用文字记录下来,让体验更加深刻。
 
  张成辉同学的日记有条不紊,从蚕宝宝的初来乍到写起,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蚕生长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用文字呈现了蚕完整的生命周期。看得出来,张成辉同学非常认真,虽然写出来的不过一千多字,但要想写得如此细致,观察的时间远远比写作的时间长。值得一提的是,张成辉同学在写蚕的同时也写出了养蚕的过程中的好奇、兴奋、困惑等心理状态,这很可贵。如果能结合“成长”这个主题写出自己的思考就更好了。

相关内容